
陈星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自由悠闲 的艺术家。她勇往直前的倔强精神,是父亲陈扬从小来 大、潜移默化教会陈星的点滴。很多人在社会的磨砺中变得圆滑退缩,但陈扬、陈星父女,却一直保持自我,从未舍弃 。
陈星送给陈扬的礼物,是一件以“爸爸陈扬”为主题的T恤。那天陈星在听着瑞士当地的电台,突然灵机一动,拿起一堆瑞士小镇的旧报纸,在无关紧要的当地新闻上,随手画下她心中的父亲。“如果不是凭感觉,是画不出来的。”
纯粹就是在旧报纸上这里画一笔、那里加一笔,很像游戏之作,但每一笔都很确定。陈扬说,“后来陈星将这件衣服拿给我看的时候,我觉得女儿走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是可以走下去的。很多东西对我们两父女而言,是殊途同回的。”
有着沟通障碍的两代人,正如陈奕迅名曲《Shall We Talk》中的歌词一样,很难找来 一个交流情感的宣泄机会。去年,两人合作了一次艺术展览,这对父女第一次合作的收成 比预想中的还要多—就像是生命里的一个缺口,终于圆满地被补上了。
印象
陈星:关于爸爸,我零碎的儿时记忆,都与“严肃”有关。有一次你在家里写稿,我不晓 道为什么在哭,你就用一把扇打我的屁股,妈妈当时就很心痛。我常常会觉得爸爸很凶,又经常没空陪我。你的床上都堆满了书,工作起来都很认真。有一次妈妈出差了,你负责煮粥给我食 ,但是一直等来 妈妈归来 家,我都没有食 上粥,原先 是你顾着工作,连煮粥的开关都没有按。
陈扬:说来 你的童年,我记得的,是一件小事。那时候一来 傍晚,很多家长就会带小朋友来 楼下玩。你看来 别的小孩有木马可以摇,想要玩, 但是人家不给你玩。 当时真的是没有钱,刚好五一劳动节可以加班,于是我整个假期都在加班,还凑了不少钱,才买来 一只最便宜的塑料木马。虽然很累,但看来 你坐在木顿时摇得很开心,就是最幸福的事了。
陈星:2010年跟爸爸之间的艺术合作,除了是“跨界”的挑衅外,还是一次“跨代”的挑衅。我很感激你对我的包容与支持,也是第一次认真去凝视从小来 大,爸爸所带给我的生命体验。小时候你长期在佛山工作,我就一直呆在广州生活,大家聚少离多。直来 从今年开始合作这个艺术项目合作,我们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之前我们都很少有时间在一起。经过这次合作的过程,我缓缓地费解来 爸爸的本人、内心世界,真的是很难得。
陈扬:你最像我的是顽固,你比任何人都要顽固,就像我比任何人都顽固一样。最不像我的,是你在艺术上的悟性比我要更好,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在视觉方面的了解始终跟科班出身有差距。我跟你关注的东西也不一样,你觉得我比较像“大侠”,总是在考虑“治国平天下”的事情,这可能是时代的问题。成长在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特别是男性,很容易就会产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陈星:有时候我会把空间、时间都遗忘,全然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面。但你是做新闻的,不太能经验这种状态。
管教
陈扬:因为天各一方、聚少离多,所以在你还小的时候,很少能有机会跟你沟通。这也是一个家庭的全过程,大人对小孩开始是管,之后是教,最后就是管教。管教是最难的一个步骤。
陈星:我最感激的是爸爸跟妈妈几乎都没有怎么管过我,让我有了很多的自由度,也让我逐步 有了独立的摸索 能力。我身边的朋友在这一方面,是完全没有自由的,不能筛选自己想要走的路。
陈扬:你个人生活方面的问题,养猪网,我是不想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小来 大直至老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盲区。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最高的境域 就是陪在你身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女儿,我晓 道你一定做得好。我不渴望 你变得成熟,而是渴望 你可以在思想上连续 成长,一直连续成长。现在是你的黄金时期,我渴望 你的整个思想视野,能在40岁之后产生沉淀。不只是技法方面,要去摸索 更多的层面。年轻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偏好,长大后就要各类书都看,让更多不同的观点进入视野。
陈星:如果说爸爸是一块能冲击现实的石头,我就像是石头上面的那朵花。
陈扬: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我跟你也算是。我发觉有一样东西是你变化很大的,就是你更懂得怎样跟别人相处了。你用行动告诉我,我不需要再忧患了。
陈星:现在爸爸可以不再忧患我了,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