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沦陷已是既定事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也缓缓落入外资布好的局。早在7年前,外资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来 加工,无一遗漏
文|《小康》记者 李秀江
持续八年的粮食产量增收,并没有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放心下来。在2011年底,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来 达了425公斤,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尽管短期不会涌现粮食安全问题,但是韩长赋仍强调,必须保持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的方针,“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手里”。
2011年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联合下发《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加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粮食安全保证 体系的攻坚时期。
但是形势明显相当严肃 ,公布资料显示,中国大豆已经沦陷,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跨国粮商还在加紧对中国水稻和玉米控制权的布局。有专家分析2020年中国玉米缺口将达2000万吨。
“外资使用产业链战术,短短几年把中国大豆打败了。产业链战术是个微笑曲线,两端是种子和下游产品,把这两头一占据 我们就完了。”中国民企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亚洲晓 识治理 协会院士陆德对《小康》表示。
陆德介绍,在种子方面,我们现在进口的粮食种子是70%,蔬菜花卉类种子是92%。在下游产业,中国14家榨油龙头企业中,外资参股控股了12家。
“粮食的定价权在别人手里,进口也由他们来进,这两条一卡死,中国很危险。”陆德担忧地说,“泱泱五千年农业大国,再这么下去什么都失守了。”
击破一个环节,控制整个产业
控制大豆是外资图谋中国粮食市场的开始。
大豆是生产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跨国粮商第一 从产业链下游控制了榨油企业,拿下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反过来还控制了中国大豆的定价权。
“外资榨油企业只收购转基因大豆,不收国产大豆,收购价比较高,逼迫农民只能种转基因大豆,种子要从国外进口,转基因大豆占据中国市场后,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中了。”陆德介绍,中国的种业、农民、加工企业散、小、差,外资运用产业链战术,打开其中一个环节,整个产业就全都被拿下了。
大豆原产于中国,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由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出去的。中国大豆产量一度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大豆产量之和还要多,而目前,中国国产大豆已经被国外价格低廉的转基因大豆挤压的毫无立足之地,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
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
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至70%的份额,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益海嘉里所有。
相比之下,国产非转基因大豆遭人冷落,以此为原料的本土榨油企业生存艰巨 。陆德告诉《小康》记者,他在东北的调研结果掩饰,东北非转基因大豆库满却无人收购,东北中小型榨油厂多数已经破产。
外资在大豆农业领域得手之后,反过来开始操控食用油定价权。比如,2007年,在跨国粮商的操控下,国内食用油价格猛涨,中国储备粮治理 总公司为此抛出20万吨食用油平抑油价,却未见成效。2010年初,金龙鱼等主要品牌食用油在全国范畴内掀起了一轮涨价潮,售价几乎上涨了10%左右。
产业链战术屡试不爽,三大主粮面临威逼
大豆失守只是外资操控中国粮食市场的一个缩影,水稻和玉米正在遭遇与大豆同样的经历。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向《小康》记者介绍,对于粮食安全而言主要是谷物,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同时还有作为食用植物油原料的豆类。在这些领域,外资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大豆沦陷已是既定事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也缓缓落入外资布好的局。早在7年前,外资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来 加工,无一遗漏。
2005年,丰益国际就与黑龙江佳木斯市政府签订了兴建益海粮油综合加工项目,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系列深加工。益海粮油在佳木斯市的水稻生产基地,生产“香满园”、“金元宝”、“香宴”、“鲤鱼”、“金龙鱼”5个品牌,30多种规格的大米品牌产品。
与此同时,益海粮油也没有放过对中国种业的市场布局。目前,益海种业已经在河北、安徽、新疆、吉林、北京、黑龙江成立了6个省级公司。
“外资现在在攻什么呢?在攻玉米,还是产业链战术。”陆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