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作物种植出现 出显然的“两增一减”格局,即玉米、水稻增,大豆减。如齐齐哈尔地区2012年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1800万亩、380万亩和800万亩,今年当地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分别为2080万亩、420万亩和600万亩。
按照部分农民的测算,只有大豆价格在2.8元/斤以上时,种植大豆的收入才基本与种植玉米的收益持平。而当前东北地区新豆收购价格普遍在2.25—2.3元/斤,油豆和质量不好的大豆收购价仅在2.15元/斤左右。此外,不少地区政府也鼓励 农民种植用途广、效益较好的玉米。
按照当前东北地区大豆、玉米、水稻的种植成本和收购价格,以及常态年景单产推算,大豆种植收益远不及玉米、水稻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在东北地区气温变暖态势不改、早熟玉米品种普及的背景下,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缩减的方向不会改变。在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区域正在连续向北扩张,黑龙江省第一和第二积温带已难觅大豆踪影,第三和第四积温带的大豆种植面积仍在快速萎缩,第五甚至第六积温带也可轻易见来 成片的玉米田了。
大豆压榨企业举步维艰
.目前,生猪行情,东北地区仅有黑龙江省规定当地的油厂只能压榨非转基因大豆,同时企业可以精炼转基因的大豆毛油,也可以销售转基因大豆油。此项政策旨在保护一部分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大豆压榨企业。但从现实情景估量 ,因国产大豆短缺,很多非转基因大豆压榨企业已经来 了即将“油枯灯灭”的境地。
吉庆豆业是黑龙江省仅次于九三油脂的第二大大豆压榨企业,但从去年9月来 今年9月开机率低于30%,主要因素是没有原料,企业的压榨利润也不理想。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企业经营红火时,大豆日加工能力可以来 达1000吨,企业周围400公里内的农民排队来卖豆。不过,受近几年原料不足、油价与粕价不断低迷的影响,加之跨国资本进入东北油脂市场,吉庆豆业当前经营遇来 了很多问题,员工流失也比较严重。
“黑龙江省很多原先 很有名气的压榨企业现在却挣扎在亏损边缘,整个产业的现状很差。”在油脂行业有十多年体会的贸易商谢祁告诉记者,很多压榨企业生产规模不小,但设备陈旧,企业产品研发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种类少。很多压榨企业甚至没有生产小包装油,仅靠把产品卖给竞争对手益海来生存。在外资企业的冲击下,估量 大部分传统的压榨企业生存不下去。
油厂依托 国储拍卖大豆
目前黑龙江当地油厂原料货源主要依靠临储拍卖大豆,而不是消化当地大豆。“今年8月大豆竞价销售重启以来,已拍卖成交200万吨。拍卖大豆出库价格集中在4000—4150元/吨,运杂费约200元/吨,来 厂成本为4200—4350元/吨,远低于当前的新粮价格。”海伦市成瑞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英健介绍说,竞拍的临储大豆为2010年产大豆,质量较好,含油率在17%—18%,蛋白含量较高,因此受来 油厂青睐。
东北地区某油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今年8月份至今通过国储竞拍陆续购买了3万吨左右2010年产大豆,出库价在4150元/吨,算上运杂费,入厂价格在4350—4400元/吨。当前油厂豆粕销售价格在3950—3960元/吨,由于现货需求较好,油厂随产随销。豆油销售价格在7100元/吨,以自产小包装油和分销给贸易商为主。
“今年油脂销售价格不理想,去年同期豆油价格在9500元/左右,豆油销售情景不及豆粕。”该负责人介绍说,油厂全年开工一样 7个月左右,最好的油厂也只能生产8—9个月。
期货日报记者在黑龙江省数家大豆压榨厂看来 ,当前新豆收购还没有开始,企业库存几乎没有,仅有的几家仍在生产的企业开机率也不高,原料大豆主要依靠参与国储豆竞价销售。
目前,参与国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成为东北地区很多压榨企业坚持生产的唯独渴望 。由于直接收购大豆不上量,加上企业周边农民已经不再种植大豆,东北地区很多油厂依靠国储大豆来延续存在的时间。即便如此,这些企业还是遭来 了外资企业的排挤,如在新豆上市时外资企业往往会抬价收购,在参与国储大豆竞价销售时外资企业也会大幅抬价夺 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