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费解来 ,4月中旬,国内多家大豆进口商涌现违约的消息突然传来:业内多家大豆进口商因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导致来 港的大豆无钱支付,目前已有50万吨大豆合同违约,涉及金额3亿美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看来,大豆进口商违约潮才刚刚开始。有14条船(巴拿马型货轮)面临违约,其中6来 8条船没开信用证,另有6来 8条船还在海上漂着,还有二三十条船计划违约。一艘巴拿马货轮通常能运5万来 6万吨的大豆,这些船合计运货在200万吨。
“6月份大豆过剩将越发严重,前期2、3月份过量订购的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一起抵达中国港口,中国买家消化不良将越发严重。”一位贸易商对记者表示。
随之而来的违约情景也将越发严重,对于进口贸易商来说,随着过量的大豆进口,今年一季度,榨油缺失 在每吨300来 400元,相比较下,如果在一船巴拿马型货轮装载的货物上违约,通常缺失 300万来 350万美元的保证金,但是如果用这些高价大豆在国内榨油,经济缺失 只会更大。
中国海关最新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3月份我国进口大豆来 港平均价格为585美元/吨,较2月份价格上升6美元/吨,持续第3个月环比上升,折合来 港完税成本约4285元/吨。
“目前市场行情,我们食 进此前计划的所有大豆,缺失 在2亿元左右,即使这样也必须履约。”山东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坦言,生猪价格,大豆行业圈子很小,一旦违约,就会被上游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同时也会破坏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如果要长期经营大豆,根本不敢违约。据费解,晨曦集团去年全年进口大豆748万吨,位列全国第一,占来 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12%。
邵仲毅说,一些刚涉足大豆圈子的贸易商,不排除会因无法承担 缺失 ,宁愿违约舍弃 大豆业务的可能。令他担忧的是,在此次大豆违约危机中,一些贸易商以及大豆产业链条上下游的新客户受来 冲击,可能会影响市场供需关系,进而影响国际大豆价格。
在邵仲毅看来,涌现大豆违约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在大豆方面缺乏定价话语权。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却毫无讨价还价的权益,美国才是全球大豆名副其实的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定期发布的产量报告成为全球大豆期货价格运行的风向标。而价格的剧烈震荡最终将危及我国的食品产业安全。
症结 对外依存度过高
事实上,中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一直很高。从去年来看,我国进口大豆占整个市场大豆供应量的85%,在国内流通市场上,90%以上的大豆油原料均为进口大豆。
一位贸易商向记者透露,由于无法承担强行“食 货”带来的缺失 ,一些进口大豆船货被“洗船”,也就是转卖给其他买家,这样企业就不用支付罚金。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摘 访时表示,“洗船”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大豆需求量和进口量并不相称。1996年,中国进口111万吨大豆,来 2013年增长来 6337万吨,增幅超过50倍,与此同时,中国的油脂需求量却没有增长这么快,存在过量进口现象。
2013年,全球大豆的消费量是2.694亿吨,中国为7557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28%左右,同期中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18%左右。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对大豆的实际需求应该在5000万吨左右,我国实际大豆进口量超出需求2000多万吨。过量的进口也压制了国产大豆的提升空间,还对沿海地区加工企业的获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2004年,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剧烈震荡,不少中国压榨企业高价摘 购大豆。此后大豆价格骤降,部分中国企业的大豆还没运来 岸,企业就已支撑不下去,反常 是民营企业无奈摘 取了违约行为,舍弃 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摘 购合同和定金,外资趁机廉价收购。
王小语认为,今年的违约风波和2004年的不同之处在于部分企业摘 取了“洗船”行为,这是一种国际贸易的融资手段。但是,将进口大豆这种常态的贸易行为变成融资手段是一种恶性的获利方法,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不渴望 看来 的。
“企业不从加工上面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就已经不是实体经济了。”王小语表示,这种转卖行为同时增加 了银行的潜在金融风险,又缺乏有效监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高度器重。
应付 多措并举争夺定价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