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市场的改革早于粮食市场。自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放开肉类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以后,全国生猪供应局面大有改观。20多年来,从生猪生产情景估量 ,除了极个别年份,每年生猪存栏、出栏数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方向,年际间没有规律性震荡(见图1),并且生猪出栏的增长快于存栏的增长,掩饰生猪养殖周期的缩短和养殖效率逐步提升。生猪周期主要体现在生猪市场价格的震荡和养殖效益的盈亏变化上。总体上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活猪价格,由于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起伏并不显然。1995年以后,生猪市场价格和农民养殖效益则涌现了显然的规律性震荡。这种周期具体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生猪价格在年度内规律性变化,一样 表现为“两头高、中间低”,与我国器重春节和节假日效应有很大关系。二是生猪价格在年际间规律性变化,如果以生猪价格处于最低点为界、以生猪价格的上涨——下跌为一个周期估量 ,一样 是2-3年左右一个周期。行情好时,一窝蜂地补栏,导致供应量快速增加 ,从而导致价格归落,亏损程度严重;深度亏损坚持一定时间后,又大量剔除 母猪,导致母猪存栏迅速减少,生猪供应量快速下行,价格上涨。生猪市场“蛛网现象”非常典型。生猪价格上涨跌落,养殖者基本上一直处在赚一年亏一年的循环中,严重影响来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近10多年来,我国生猪市场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完整的震荡周期,目前正处在第四个周期的高价阶段。
第一次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来 1999年上半年。这一个时期生猪市场的恢复性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旺盛?消费品价格上涨?猪价随之上涨,养猪纯利水平提高,但从1998年5月开始,因为养殖生猪纯利水平居高?存栏水平超过常态水平?市场涌现供大于求,同时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生猪价格开始下行,直来 谷底。
第二次从1998年5月来 2003年上半年。这期间由于生猪市场的供应和需求均较为稳固 ? 基本坚持在盈亏平稳 线邻近小幅波动?生猪市场走势靠自身供求关系调剂 ? 除了1999年左右也涌现了一定的深度亏损外,长期处于微利——微亏的稳固 态势,存栏坚持在较合理水平。这一周期的亏损阶段的谷底是受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的影响产生的,改变了生猪运销格局?省际间交通受阻?导致猪价深跌。由于在“非典”疫情期间,生猪存栏下行?特别是母猪存栏比重下行幅度较大,期间又受“禽流感”疫情刺激?导致生猪供应严重不足,孕育了“非典”疫情过后生猪价格的加速反弹。
第三次是从2003年7月来 2006年上半年。“非典”疫情刚过,从2003年7月份开始,全国生猪价格一度高涨,生猪、仔猪、猪肉大幅涨价,不仅吸引了大量社会闲余资本投资养殖业,而且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养猪主动性,导致养殖规模连续扩大,存栏量急剧增加 ,生猪行情,高纯利期创纪录地坚持了2年半左右,生猪供应充足甚至过剩,于2004年10月开始下跌,一直不断来 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陷入谷底。四川省是全国最大的生猪产销省,其市场运行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006年第一季度肉联厂毛猪收购价已跌至5.50元/公斤以下,比2004年8月全国平均收购价9.85元/公斤归落了44%,比最高收购价11元/公斤归落了一半多,养猪户直接出售给运销中介机构(猪贩子)的价格更低,每公斤收购价仅4.5元/公斤左右。据四川省调查测算,2006年第一季度育肥一头100公斤的良种猪,饲料成本为546元,加上仔猪成本、防疫费、工商费、水电费、燃料费、人工费等140元左右,每头育肥猪养殖成本在680元以上,即使按5.50元/公斤出售,每头净亏损也在130元左右。一样 农民养殖生猪虽然不计人工成本和自家地里的青料费,但仔猪成本、粮食转化费用,以及畜牧、工商部门征收的防疫费、工商费,每头90公斤的育肥猪养殖成本在520元以上,按4.50元/公斤出售,每头净亏损也在115元以上。受出售商品仔猪不能保本和养殖育肥猪普遍亏损的严重打击,一些养猪户摘 取不配种或抛弃仔猪;有的部分养殖户出肥后不补栏,空栏率非常高;还有一些养殖户忍痛大量宰杀公母猪,生猪产销已进入新一轮全面滑坡期。
第四次是最近一轮,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生猪价格逐步 有所归升,平稳一段时间后,在2007年4-5月份突然加速上升来 近几年最高水平。
从近10多年来生猪市场的变化综合估量 掩饰,我国的生猪周期是客观存在的,并已经在畜牧业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生猪的发展关系近亿个农村养猪户(场)农民的收入,关系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2006年因生猪价格规律性下滑,给全国养猪养殖户(场)造成直接经济缺失 估量 超过100亿元。今年4-5月以来的猪价上扬是一把“双刃剑”,既刺激农户养殖主动性和增加 收入,为后市提供充足猪源、平稳猪肉价格带来福音,又有可能产生过度刺激,导致盲目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