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大豆产业格局,同样来 了珍珑劫的地步:甚至连政府的一项惠农政策与真金白银都反而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恰恰是解释,来 了进行“战略转身”的时候了。
为什么政府这次“好心没有办好事”呢?
第一 ,政府在公开1.85元/斤的大豆保护性收购价后,没有考虑收进来的大豆怎样被消化——如果这个问题早解决了,至少东北豆油企业不会半停产。政策考虑了豆农的利益,却没有考虑东北大豆榨油企业的利益。东北榨油企业没有了,政府保护的豆农种出的大豆给谁呢?
其次,筛选中储粮作为东北大豆的唯独收储,实际上是“与企夺 粮”——这个政策不正成了东北榨油企业的一根绞索吗?
中储粮收了800万吨里的700万吨大豆(而且是优质的),剩下100多万吨让东北100家榨油企业去夺 ,这不等于在“二桃杀三士”吗?跨国粮商想打压东北非转基因企业没有做来 的事情,中储粮全给做了。
而中储粮不过是一个中间中转仓,对这个系统执行本次收购的“劳务”补贴也有10.2亿,东北榨油企业有多少利润?为什么不去补贴真正的生产者,却要补贴中间商?
第三,大账没算明白:本次保护大豆价格与国际市场来 岸价格相差近700元/吨,按照600万吨的保护规模也就是需花费42亿元的政府补贴,那么算上中储粮的执行费用,总共是52.2亿元(政府投入及缺失 )。如果政府将600万吨里的200万或300万吨转为由东北大豆榨油企业收购,政府只要补贴12亿或18亿,可以节约补贴中储粮的3.4亿或5.1亿元,而东北榨油企业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束手待毙了。
同时,只要规定企业必须直接接受豆农送豆,违者不予补贴,至少也会减少农民得不来 收购价的实惠、被豆贩子盘剥的情景。
中储粮紧急收购这么多大豆,如何可能面对每一户豆农的直接交易?还需要检查、过秤、入库,这些环节既费时又耗人,中储粮老总对于豆贩问题只能说了句:我们只能管进了中储粮库的,外面的事情我们无法管。这无异于默认豆贩的存在。而媒体也摘 访来 ,进入中储粮的指标被炒卖来 20~50元,这又是一个1200万来 3000万元的利益黑洞。
与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存亡相比,豆贩49亿(1.85~1.5元/斤×2000×700万吨)的中间利润,1.4亿~3.5亿元的门槛觅 租费用,都比不了东北500多亿大豆种植、加工产业链的断裂危害之深。
日本的神户牛、韩国的牛肉等都无不以行业及政府之力尽心 保护,中国不能成为第二个印度,任由跨国转基因利益集团摧残 中国乃至全球最宝贵 的食品产业。
大豆局势
我们从上面的迹象可以对当前大豆产业形势做出几个判定 :
1 . 国际大豆价格与产量构成对中国政府大豆政策的“杀多陷阱”(即使排除阴谋论,市场的实际也是如此);
2。东北非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市场如果消逝,那么非转基因大豆产量将以2009年为分水岭,从此进入下行通道,萎缩多少?如果按照现在的方向50%的跌幅是必然的;
3。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量1:3的差距可能在2009年变为1:4,而东北非转基因大豆的减少或者被转基因占据 ,将使中国大豆产业陷入积重难返之逆境;
4。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的所有障碍都已经拆除,中粮成为最大的转基因大豆进口企业,九三等中小榨油企业也暗度陈仓,从全国范畴内来看能与转基因进行抗争的力量已经没有了,港口、船舶、地方政府都在巨量进口的拉动效应下成为推动力量之一;
5。食用油在大豆价格显然走低的情景下涨价,是一次垄断性的侵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大豆企业的涨价行为应该进行价格听证,而不能由企业单方面决定;
6. 2009年的大豆战役,对于美国农业部或跨国粮商来说,中国(反常 是东北)大豆种植的转基因化很可能才是最终的目标(混收、混种、花粉漂移污染种源植被等已经露出苗头)。
因此,要真正解决中国大豆的这次风波(但愿不是危机),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需要面对以下几个现实:
1。从政策上扇动限制进口转基因大豆已不可能,这等于是要中国人不要食 油;
2。流于情绪化的阴谋论,控诉跨国粮商与美国的补贴政策也无济于事,最终市场的问题需要市场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