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瘤胃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氮源、矿物质、维生素和生长因子中,只有能量和氮源同步供给,才能保证微生物的快速生长。当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余外 的氨就会被瘤胃吸取 进入肝脏转化为尿素。当碳水化合物分解供能过快,发生瘤胃发酵与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解偶联作用,造成浪费。因此应尽量保持 二者的同步化。
3.3氨态氮和非氨态氮的比例
反刍动物以非蛋白氮作为唯独氮源时仍能存活,这是因为瘤胃中除氨态氮外,还有瘤胃壁脱落的细胞和瘤胃微生物的自解,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胜和氨基酸。研究掩饰,蛋白
质和氨基酸对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产量及对纤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鉴于对氨态氮和氨态氮比例的研究尚不充分,建议在奶牛日粮的降解氮中应有50%为非氨态氮为宜。
3.4 非蛋白氮占日粮的比例
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水平较低时,尿素可以替代部分蛋白质。但当日粮中有足够的蛋白质时,成效不佳。研究掩饰,对日产奶量20kg的奶牛,当尿素氮占日粮总氮的20%~30%时,可替代豆粕量的60%~90%,此时对摘 食量、产奶量、乳成分、瘤胃pH和血液尿素氮的水平均无影响。但是当尿素氮替代日粮总氮超过30%时,奶牛的食欲下行,故建议替代量以20%~25%为宜(Plummer,1971)。
3.5 奶牛日粮中的氮硫比例
硫对非蛋白氮的利用具有协同作用。研究掩饰,硫是瘤胃微生物合成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所需的原料。因此建议,当饲喂尿素时,奶牛的日粮中应每克尿素氮补给0.07g硫。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补流的成效不很显然(Plummer, 1971)。
4 小结
奶牛的瘤胃微生物能直接将非蛋白氮饲料转化成菌体蛋白,从而使宿主获得生长和生产所必需的蛋白质。因此,推广应用非蛋白氮饲料为拓宽奶牛的蛋白料来源开创 了一条工厂化的途径。目前,以尿素、双缩脲为代表的非蛋白氮有几十种,添加来 奶牛日粮中不但可提高肉和奶的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乳的品质。据专家猜测 ;随着我国乳品需求的上涨;来 2007
年,我国饲料粮将短缺5000万吨,其中蛋白质饲料将缺少2000万吨。如何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的这一巨额缺口,是摆在我们面前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应用非蛋白氮饲料,是减少动植物蛋白质饲料在奶牛生产中使用量,缓解蛋白质紧缺的一条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