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吨经过加工的病死猪肉险些上了居民餐桌,幸亏被及时赶来 的民警一网打尽。日前,宿州市和萧县警方重拳出击,一举侦破公安部挂牌督办的萧县“2·28”特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案件,挠 获22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其中18人被移送起诉。据费解,犯罪嫌疑人全部是周边农民。
用病死猪肉赚取黑心钱突破了道德与良晓 的底线,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原本淳朴的农民为何要昧着良心、铤而走险?
“黑作坊”查出4吨病死猪
今年2月28日10时许,萧县公安局接群众举报称,该县青龙集镇管楼村村民管某家有大量病死猪。民警马上对现场进行查控,发觉3名男子正在管某家院内对病死猪进行剥皮、割肉、下排骨、取内脏等分解处理,民警当场查扣整猪以及加工好的猪肉、猪骨等近4吨。 “老远就闻来 臭气,病死猪堆得满院都是,大多已高度腐烂,苍蝇乱飞。 ”一位民警说。
因案情重大,宿州市公安局及萧县公安局马上组织人员现场勘查,对涉案人员进行审讯。现查明,犯罪嫌疑人管某因从事养殖业亏损,便想“堤内缺失 堤外补”,于去年六七月起,伙同犯罪嫌疑人管某某归收病死猪并加工销售牟取暴利。两人各投入3000元资金,在周边县市的养殖场和农村低价收购病死猪,剥皮加工后,将肉卖给农民加工肉食卤味;犯罪嫌疑人王某帮管某扒取猪肠、猪内脏,将猪肠卖给来串乡收肠的河南人作为加工香肠的肠衣或作为制作医用羊肠线的原料。此外,警方通过对有关账册、手机信息的估量 ,查明该案利用病死猪肉生产加工的香肠、粉肠、捆蹄等食品已销往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四省共九个市县,主要流向农村集市和零售点。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查获的4吨病死猪肉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萧县相关部门对全县加工作坊、餐饮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杜绝所有危害食品安全行为。
暴利衍生“黑色产业链”
据办案民警称,病死猪发出的异味令常人难以忍耐,但现场加工者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景下却干得十分起劲,仿佛并不顾虑疾病传染,其中,管某的妻子鲁某还有孕在身,全然不顾胎儿的安全。 “暴利,蒙住了他们的头脑与良心。 ”有办案人员介绍说,一头病死猪单是从归收来 初加工这个环节,利润就至少翻一番。
萧县青龙集镇是全国四大皮毛市场之一,动物皮毛交易有上百年历史,但近年来,少数人的交易开始变味。 2006年左右,该县商务、工商、公安等多部门依据群众举报线索,在青龙集镇某村农户家中查获数百公斤病死猪羊狗肉。去年,辽宁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加工生产病死猪肉的案件,曾跨省来来 青龙集镇挠 捕涉案犯罪嫌疑人,再度引起执法部门的警觉,于是将青龙集镇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经过摸排,有关部门发觉,病死猪归收、初加工、销售、再加工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在暴利促使 下,青龙集镇涌现少数专门收购病死猪的“经纪人”,他们要么行走乡村,低价归收病死猪;要么与一些养殖场的个别工人串通,偷偷运走即将深埋的病死猪或者挖出已经深埋的病死猪。之后在自家院内进行加工,并招募一批村民帮忙,为他们发放“工资”。一些村民明晓 此事伤天害理,但利令智昏,受查处后,竟以“不晓 道这是违法行为”为自己开脱。病死猪肉进入再加工这一环节,利润更是可观,不法商人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病死猪肉半成品制成卤味后,价格翻倍。一位办案民警说,他们查处一家很受群众欢迎的卤味店时,店里飘出的香味令人垂涎,谁能相信,这些佳肴是用病死猪肉制作而成。
保卫餐桌任重道远
食品安全案件查处难度大,证据难固定。查获萧县“黑作坊”后,民警根据病死猪身上的“耳标”找来 相关养殖场,但养殖场负责人均矢口否认销售过病死猪,他们表示这些猪是在深埋后被不法分子窃取。病死猪肉初加工者被挠 获后,或者辩称不晓 自己加工的是病死猪肉,或者声明加工的病死猪肉只是作为动物饲料。而病死猪肉再加工者则常常以受害者的面目涌现,尽力 声称自己从他人手中购买猪肉时不晓 为病死猪。 “不法分子加工、销售病死猪肉获取利益的证据很难搜集。 ”警方表示。
食品检验技术的局限,也成为案件办理的一个瓶颈。虽然警方拍照 的视频显示,“黑作坊”的加工场景不堪入目,但要指控犯罪嫌疑人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必须将现场扣押的病死猪肉及加工好的食品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机构鉴定,以确定是否含有可能导致严重食物中毒或其他严重食源性病症的有害细菌及其他污染物。目前,从“黑作坊”提取的猪内脏已送交省农委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进行检验,检出该案病死猪的肝脏、肾脏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猪瘟病毒核酸均为阳性。然而,对于香肠、捆蹄等病死猪肉制成品,我省尚无一家机构具备检验资质,专案组只能将其送往山东省青岛市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目前结果尚未公开。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国家出台相关司法说明,对于销售病死猪肉,不论其后果如何都列为刑事犯罪,这无疑加大了威慑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