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豆收割产量高于预期,大豆近月振荡运行
因为前期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不断洪涝,美国农业部(USDA)8、9月供需月报持续两次下调美国大豆2013/14年度产量预估。即便如此,9月月度报告对2013/14年度美豆产量预估值8572万吨,仍是1992年以来的第四高产量。
根据中粮集团对2013年美国大豆考察的报告显示,北达科他、明尼苏达、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及艾奥瓦州的收割产量均好于收前的预期,而且比去年高 5-15蒲不等,且品质好,容重在56以上 ,属于美国一级豆,成本在700-900美分范畴。此外,私营估量 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预估2013/14年度美国产量为8640万吨,高于USDA9月预估。虽然因美国政府停摆,USDA10月作物供需报告被取消,各机构的产量预估无从验证,但是从USDA上调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可以看出,大豆收割期间作物生长情景良好,单产也高于原先 预期。截至10月20日当周,美国大豆收割率为63%,去年同期为79%,五年均值为69%,收割率低于五年均值,不过符合市场预期。美国大豆收割上市期间,市场供给增加 ,对美豆类价格形成压制,美豆近月合约在1260-1320区间内振荡运行。
二、南美产量预估创纪录,压制豆类远月走势
一样 在10月-11月,南美进行大豆播种工作。10月初巴西中部地区迎来大雨,农户开始种植大豆作物,生猪行情,不过播种进度要慢于上年同期。10月中旬,巴西大豆产区涌现降雨,这使得大豆播种进展顺利,目前巴西大豆播种进度接近上年同期水平。根据AgRural表示,截至10月18日,巴西大豆种植完成19%,与上年同期的20%基本一致。另一方面,阿根廷10月上旬由于天气不断干燥,影响了大豆的播种工作。近期阿根廷农作物产区降雨量依旧无法缓解洪涝天气,令市场担忧洪涝将威逼 阿根廷大豆的产量规模,不过是否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还需等待时间来验证。
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来 ,各机构对巴西和阿根廷2013/14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均远远高于美国农业部对2012/13年度的预估值,特别是巴西产量预估创出新纪录,或将代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虽然INTL FCStone以及私营估量 机构Informa经济公司10月对巴西大豆产量预估低于USDA9月报告,但是均较9月预期上调,并逐步 向USDA报告预估数据靠拢。总体来说,市场对南美大豆2013/14年度产量创纪录存在较高预期,只要天气配合作物生长,南美大豆丰产将是大致率事件,这将导致未来全球大豆供给格局偏松。目前巴西南部、巴拉圭、乌拉圭以及玻利维亚的大豆种植条件有利,而阿根廷近期的降雨量不足以抵消中部和北部地区洪涝的影响,后期天气是南美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原因。目前来看,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对豆类远月合约形成压制作用。
(各机构对南美主产国产量预估 单位:万吨)
三、进口大豆来 港量骤增,豆粕供应阶段性增加
9、10月是国内进口大豆来 港量的淡季。9月份国内进口大豆470万吨,1-9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4575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4430万吨,同比增加 3.3%。根据船期据统计,分析10月份来 港量分析在460万吨左右。由于来 港量减少,从9月下旬以来,我国进口大豆港口库存不断下滑, 截至10月23日,已经下滑至478.668万吨,为2010年以来的偏低水平。根据船期据统计,11、12月份我国大豆来 港量将再度显然归升,分析月均将超过600万吨,将大幅度改善目前原料的供应形势。


截至10月23日,大连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在180元以上,广东因豆粕供给相对紧张,现货价格高企,因此压榨利润高于大连,为295元以上。由于压榨利润良好,油厂开机主动性颇高,只要进口大豆来 港充足,油厂开机率将大幅提高。9月大豆来 港量缩减,因此压榨量为598万吨,低于8月份的609万吨。10月上旬来 港量依然不足,即使消耗港口库存,部分地区特别是两广地区的豆粕供给依然偏紧,现货价格表现抗跌。10月下旬大豆来 港量增加 ,部分油厂恢复开机,油厂开机率大幅提高,压榨量也马上 增长。十月上中旬(第40-42周)的压榨量合计为384.47万吨,按照79.5%的出粕率来运算 ,合计出粕量为305.6537万吨,而第43周(10.21-10-27)大豆压榨量分析将恢复至146万吨。11-12月分析将有1200万吨以上的大豆集中来 港,分析平均压榨量为580万吨左右,预估两个月出粕量为922.2万吨,后期豆粕供应显然阶段性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