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华
3月12日上午8点,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杨庄村66岁的孙玉英在地里劳作。阳光明丽 ,但仍旧 掩盖不住扑鼻而来的猪屎臭味,而远处的河道边还有被抛弃的死猪。
“20年了,养猪让这里富裕,但现在却面临环境污染问题。”孙玉英说。
此时,作为黄浦江死猪来源地之一——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正在遭遇着前所谓未有的震动 。上海市农委开始与嘉兴市政府多方沟通,落实死猪“归收无害化处理工作”。
3月12日,嘉兴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公布否认当地死猪源于瘟疫,也否认了所有病猪来源于嘉兴,承认部分死猪或来自当地,但本报记者走访发觉,当地村、镇干部在对死亡生猪数量等方面的说法自相矛盾。
“小而散的养殖连续增加 ,这是个头痛的问题。”3月12日,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镇长沈云明接受本报记者摘 访时表示,该镇年出栏生猪45万头。嘉兴市里政府的指导意见是,为了改善环境,每年减少存栏生猪14%。
但多位小养殖户向本报记者直言,像他们这样的散户,政府无法监管,也无法严密治理 ,曾有死猪流向消费市场,而乱丢死猪的事情不晓 道还会不会发生。
大量死亡之谜
孙玉英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邻近的竹林村开始养猪,因向香港提供生猪而被称为“临港猪”。后来逐步 发展来 新丰镇其他几个村庄,猪越养越多。本地村民基本家家养猪,多的几百上千头,但多数只养几头,几十头。
孙玉英表示,因为养猪的大量增加 ,所以每年都有病死猪,去年下半年至今,不晓 道何故,死猪的数量突然 增加 。
“前几日,驾车1公里就发觉路上有40多头死猪,这几天因为媒体的报道,露天的死猪才少了许多。”新丰镇上的一位中年村民告诉本报记者,天气确实较冷,冻死了不少小猪,但不至于数量如此巨大,而未晓 的因素,需要畜牧局下结论,虽然有人怀疑是传播瘟疫,但是无法确定,因为过去也经常死,所以谁也不好下结论。
而养猪最多、受灾最严重的竹林村死猪数量更多。据3月5日《嘉兴日报》题为“死猪处理,一个养殖大村之痛”的报道,该村死亡猪数量,1月1万头,2月8000头,平均每天300头。不过,竹林村村委书记胡文庆却向本报记者表示,这个数据是假的,因为该村每年出栏数量11万头,存栏数量5万头。真实的生猪死亡率为3%。“如果死亡了几万头,那就基本死了一大半了。”
3月12日下午,记者随同政府工作人员摘 访竹林村养猪户,可是记者看来 的一户中型养猪场存栏为零,随同人员表示因为猪价大跌,所以全部卖光了。竹林村一位田间的老妇人告诉记者,死猪,跌价,她现在越养越少。
沈云明曾表示该镇近段时间死猪数量不超过1万头,随后改口称1、2月死亡的猪的数量确实巨大,但不方便公开。
根据最新据统计,上海已经出动打捞船233艘,共打捞的死猪5916头。但沈云明认为,该镇每年向外运猪仔10万头。这些猪仔流向当地,也也流向平湖、嘉善等地,不能确定这些死猪源自该镇,但不排除一些死猪确实源自这里。
它们去了哪?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死猪摘 取的方法就是直接掩埋,从来没有用过焚烧,因为焚烧的成本极高,普通老百姓根本承担不起。而且这里属于平原,有麦地和河湖,麦地是不答应乱扔猪的,村民图省事,将大量死猪往河里一扔了事,“不是说政府不收,而是因为这里的散户太多,政府根本无法治理 ”。“从2011年开始,我们针对死猪归收有一套严密的体系。”沈云明表示,第一 加大宣传,通过短信、张贴文告,一改以往村民乱扔的习惯;每个村专设归收人员,只要村里人打电话,就马上免费送至垃圾站,再通过垃圾站送至“无害处理池”。
其次,从2010年开始,该镇设有112个无害化处理池,其中村里建40个,养殖大户(300头以上)出钱建72个,这些池子每个5.5万头至6万头;将死猪扔进池子,加上药物死猪需要一年才可分解。
“镇里准备投资7000万建设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区里拨款,有望今年下半年建成。”沈云明说。
而记者跟随竹林村党委书记胡文庆发觉,其中一处2011年建立的可装40吨生猪的“无害化处理池”已经装满,而竹林村一村拥有7个池子,还在连续 建设中。
当地村民表示,该镇曾有人收购死猪病猪,这些猪流向了肉制品厂。这一说法得来 了沈云明证实,中国养猪网,他表示以前确有此事,但是从2010年起,加大了打击力度。
但是农户表示,这里的猪并未全部建立档案,死猪数量如果不上报,政府根本无法掌控。
无奈的养猪村
1470户中906户人养猪的竹林村,也是新丰镇最大的养猪村,如今正准备收缩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