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7月以来,在猪肉及禽类价格涨价的带动下,饲料市场给豆粕带来了活力,不仅现货价格坚挺,豆粕期货更是涌现了一波大的多头行情。然而随着市场对利多消息的逐步消化,在没有有效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景下,豆粕期货在7月末的走势就显得比较随波逐流,而此时外盘不断动荡,美债欧债令国际市场充满 了不安情绪,而美国债务上限来 期日的亲近以及美国两党的僵持不下,养猪论坛 ,更是让大宗商品走势堪忧。而8月2号美两党终于妥协并提高了债务上限而使得前期的僵局有一定的缓解。但日益恶化的欧债问题以及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级AAA下调一级至AA+这一重大举措,外盘弱势已成定局。中国国内期货或许能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豆粕主力合约1205在随外盘持续收跌4个交易日之后,开始了自己下一波的看涨行情。
举荐 阅读
周期蓄势待发 商品缓步下降
胶市仍处于觅 底过程中
北半球大豆生长情景依托 天气原因
美国农业部公开的截至8月8日的大豆生长状况数据显示,当周大豆生长优良率为66%,与上周及去年同期水平持平。虽然新作优良率一度涌现小幅下滑,但目前新作生长优良率依旧处于历史同期65%—75%较高优良率区间内。当周大豆新作开花率为93%,高于去年同期水平85%和五年平均水平 90%。当周大豆结荚率为71%,高于去年同期52%和五年平均水平67%。虽然市场忧患拉尼娜高温干燥天气会对新作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但目前新作生长态状良好。Telvent DTN天气预报称,相宜的气候,零星的降雨和雷暴将缓解新作物的成长压力,此前7月份经历了燥热的天气。该机构指出,大豆在8月初将更多受来 降温顺 零星降雨的主动影响。
与美豆产区相比,国内大豆产区天气却并不乐观。南方暴雨天气尚未平息,东北各省又遭暴雨突击 ,但目前来看尚未形成实质性灾害,后市需密切关注天气对新作生长的影响。由于我国大豆种植面积较去年减少,天气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不利影响都会引发市场的做多热情。
全球大豆减产 进口量减少港口库存压力缓解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在其7月月度报告中称,在10月1日开始的市场年度中,全球大豆产量料下行1%,至2.634亿吨,因美国及中国播种面积下行。因播种面积减少,基于稍早的单产,IGC预期美国2011-12年度大豆产量将下行来 8780万吨,本年度为9060万吨。下一年度美国豆粕出口量可能下行7%,至780万吨。农户转为播种玉米可能挈 累中国大豆产量下行来 1400万吨,2010-11年度为1520万吨。印度2011-12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初值为1150万吨,低于本年度的1260万吨。
截至8月6日,国内主要港口大豆库存为605万吨,但是, 中国商务部称,中国8月料进口大豆315万吨,较上年同期降34%。8月进口大豆量将有所减少,加工企业和港口的原料库容压力将会有所减轻。原料大豆产量及进口量双双减少,这会对豆粕价格有所支撑。
玉米供应偏紧 豆粕的替代效应将现
美国玉米供应依旧偏紧,国内市场玉米库存方面,2010年中国基本清空了玉米的库存,2011年玉米收购量为1000万吨,进口量估量 为200万—300万吨。中国玉米的市场流通量缺口应该在400万吨左右。根据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对全国玉米产量的调研来看,全年玉米产量分析增加 500万吨,但依旧低于中国近五年消费平均增长量700万吨。因此,,2011/2012年度,即使中国玉米再度丰产,玉米市场依旧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而随着玉米在饲料以外的行业,如新能源无水乙醇的生产中得来 越来越多的运用,豆粕在饲料业中对玉米的替代作用也会越来越显然。
而供应方面,根据对市场销售情景的费解,目前加工利润已逐步 归升,虽然仍有亏损,但相对幅度较小,对加工企业开机生产形成有效刺激。油厂开工率上升,豆粕的供应量自然也就充裕,在国内外玉米价格均居高位的情景下,豆粕能够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从而带动豆粕的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虽然豆粕期货价格持续归落,但成交量依然很大,这证明投资者对豆类市场仍抱有信心,资金关注度是不容小觑的。现货价格在小幅震荡之后重归每吨3170元一线上方,江浙地区为3350元/吨左右,也为期货市场提供了价格支撑。良好的基本面之下豆粕价格下降空间有限。虽然国家调控消息层出不穷,央行也不断调控物价,使得大宗商品需求走弱,但近日国务院再度出台政策加大对生猪养殖业扶持力度,这也提振了饲料行业的信心,后市豆粕价格是看好的。
笔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观望气氛较浓,豆粕主力合约的下降空间不足,1205合约下方3200-3230区间支撑较为显然,主动投资者可遇归调时逢低轻仓进场,待有效站上月线多单可主动进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