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事情就奇异了:往常养猪户在这时会对能繁母猪作补栏,算上母猪产仔、仔猪育肥的时间,约一年后肉猪供应量可上升;但是,2009年夏季养猪户纷纷摘 取仔猪补栏的方式———直接购买仔猪育肥,三五个月后肉猪即可上市。
供应量过快上升,导致肉价数月后就掉头向下,这轮周期不断短短一年就完结了!2010年夏季,摸不准周期的养猪户不敢补栏母猪,又导致一年后的今天生猪供应紧张。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仔猪价格飞涨、能繁母猪价格稳固 ,可见养猪户仍以仔猪补栏为主,未摘 取供应更平稳、产量更大的母猪补栏方式。
“一年的猪周期,是由养猪户试图积极把握周期而产生的。”李慧勇在接受记者摘 访时说。他说明道,2009年那个夏天,有体会的养猪户判定 新一轮的3 年周期即将来 来,于是主动补栏。在补栏能繁母猪的同时,过度主动地补栏仔猪,这样就可以在肉猪大规模上市前出栏,获得更高利润———养猪户统一行动,使半年内肉猪供给大增,挈 累猪价。
为什么猪价走完两个传统的3年周期后突然变短?李慧勇表示:“我所能察看来 的唯独不同,是2008年国家出台了收储政策,在猪粮比价跌破一定界限时收猪托市。养猪户突击补栏,可能是预期政府要收储,肉价很快会上涨。”
试图把握周期,结果骚扰周期———养猪户们试图挠 住的利润,在触碰那一刻化为幻影。
李慧勇评论道:“在市场机制下,供给者的一致预期必定要出错。”他认为,即使行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政府加强引导,也只能降低震荡性;即使所有养猪户都能获得充分信息,也会因为大家筛选一致而造成猪价震荡。(羊城晚报)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举荐 | 今日微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