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猪侠快讯 > 生猪供求快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现货豆粕供给不足

来源: 互联网   2013-10-09 22:32:53   查看:  次

饲料原料价格汇总:现货豆粕供给不足[/page]

  受来 巴西玉米出口挤占大豆装船仍旧 、港口罢工等原因影响,从2月份开始我国大豆出口严重落后,国内来 港大豆数量急剧下滑,2、3、4月持续3个月大豆进口量均低于常态压榨需求量,除2月份受春节影响月度压榨量大幅下滑外,3、4月份国内大豆压榨量分别为497万吨与468万吨,而同期海关据统计的月度进口量则仅为384、397万吨,供给缺口显然。这也导致3、4、5持续3个月港口大豆库存不断下滑,从1月末的516万吨直线下行,5月中旬一度降来 不足350万吨。港口库存下行幅度基本补偿 了进口不足带来的缺口,但此间因进口延迟带来的原料不足导致停机现象屡屡发生,由此带来的阶段性供给不足使得二季度现货豆粕始终处于卖方市场,而下游方面尽管饲料企业降低库存保有量摘 用随用随买策略,但仍无济于事。

  不过从六月份开始,情景涌现了极大的变化,目前虽然海关总署并未公开6月份大豆进口的准确数量,但是在6月26日,商务部发布了进口大豆的预报来 港量,其公开的数据为预报来 港832.28万吨,创下月度最高水准。商务部称,7月进口大豆预报来 港将涌现下跌,为429.96万吨。

  从国内月度压榨量看,6、7月常态压榨平均数量在500~530万吨之间,而这两个月的来 港数量商务部的数据为1262.24万吨,显然大于常态需求量,所以从6月开始,国内港口大豆库存将进入重建阶段,在6月底港口大豆库存已经超过500万吨,且目前增加 的方向并未改变。所以从供给来看,进口大豆来 港的快速增加 将使得国内下半年豆类供应处于阶段性的偏松状态。

  豆粕消费稳中趋增

  在上半年,禽流感的涌现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庞大冲击,畜牧业协会在5月下旬公开的测算数据认为总的缺失 超过400亿元。不过从禽类养殖特点看,4月份影响最大的主要在肉禽行业,对蛋禽影响相对较小。从禽类的生长周期看,5、6月肉禽存栏受来 一定影响,而蛋禽则恢复的要更早一些。根据6月份调查的情景,病毒事件对禽类的影响被显然高估,部分规模养殖企业在4月下旬就已经提前开始补栏动作,所以禽类存栏恢复的时间要早于市场预期,同时5月下旬至6月初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对种禽养殖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补贴政策,在平稳种禽、苗禽环节生产的同时,也加速了补栏的进行。从价格上看,无论是鸡蛋还是肉鸡报价进入来 6月之后并未涌现大幅上涨,这已经解释了供给端并未涌现断崖式归落,充分解释了供应的平稳性,所以综合各方面看,禽类养殖需求方面三季度连续 保持 平稳概率较大,再考虑来 补贴政策的加速刺激,分析6、7月份补栏超出预期概率较大,所以短期养殖对豆粕需求同比小幅增长可能较大。

  生猪养殖方面,从农业部畜牧业司公开的数据看,生猪存栏从3月份开始持续3个月增长,从生猪存栏看,5月份生猪存栏较去年同期下行2.95%,与4年均值基本持平,能繁母猪5月存栏为5013万头,与4月持平,不过仍高于去年同期的4949万头水准,较2012年10月的高点下行1.28%。结合生猪养殖利润及定点企业生猪屠宰量,可以发觉尽管从3月份开始受屠宰量上升影响,养殖利润不断下滑,但存栏却涌现逆周期增长,这与禽类行业的突发事件影响有一定关系,同时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进程也加速了这种变动的进行。

  由于目前自繁自养养殖场生猪已经涌现纯利,结合一、二季度能繁母猪的高存栏,分析三、四季度生猪存栏连续 增长概率较大,但分析增幅将放缓,结合出栏数量的增长,分析生猪行业饲料需求下半年增幅在2%~3%。

  豆粕基差限制期货跌幅

  上半年以来豆粕基差始终保持 高位运行态势,市场看淡心理预期在期市得来 集中反映,导致期价深幅贴水现货价格,但此前深幅贴水的5月合约在完结前一个月不断上涨向现货价格归来,掩饰期现价格终将趋于一致,期价的不合理贴水终将消逝。不过对9月豆粕来讲,期价的深幅贴水可能限制其三季度下降空间,即使现货供应压力爆发,豆粕基差归来可能通过现货价格归落实现,所以单从基差走势看,不宜对9月豆粕归落空间预期过高。

  2013/14年度中国豆油的库存消费比和2012/13年度相较持平,而较最近10年的水平而言,生猪价格,仍处于较为宽松的水平。与中国植物油的供需结构较为相似,豆油库存消费比坚持在相对高位主要是因为期初库存量的快速增加 。从数据来看,2013/14年度中国豆油的期初库存从2012/13年度的61.5万吨增加 至93.6万吨,增量为32.1万吨。从中可见,2013/14年度豆油供需结构依然宽松,整体上奠定了下半年豆油期价难有大的上涨空间。

  从供需面上来讲,由于国内外供需面均处于偏松状况,可以预期在下半年整个市场走势将趋于疲弱,但是3个品种之间还是会有较大差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