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董事长万隆详解双汇史密斯菲尔德“闪婚”始末
双聚拢团董事长万隆说,养猪论坛 ,一旦收购成功,双汇将把史密斯菲尔德的高利润肉制品引入国内市场
胡军华
谈了1~2个月就“闪婚”,消费领域的一次跨国并购成为业界关注焦点,而71亿美元也有望刷新中企并购美国公司的最大金额纪录。
双汇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的消息公开后,有人戏称此举是“蛇吞象”。从规模上来看,史密斯菲尔德的确高于双汇。数据显示,双汇国际控股的双聚拢团2012年收入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史密斯菲尔德2012财年的收入13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亿元。
对于这场以小博大的收购,双汇国际主席、双聚拢团董事长万隆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有信心驾驭这家位列财富五百强的美国公司。
中介牵线
双汇宣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看上去是一场突然发生的“闪婚”。
万隆说双方关于收购的谈判只进行了1~2个月的时间,就达成了协议,实际上双方的接触已经不断了多年,只不过没有涉及来 收购这个话题。
今年73岁的万隆从事生猪屠宰和加工已经有30余年的时间,在技术设备等硬件上的投入并不吝惜资金,作为美国最大的猪肉产品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被当成双汇学习的一个楷模。万隆说,双汇基本上每年都要派出人马前往美国,参观学习史密斯菲尔德,万隆本人与史密斯菲尔德总裁拉瑞·珀普(Larry Pope)也非常熟悉,交流频繁。
由于有信任的基础,双汇国际宣布,如果得以成功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承诺保持 其运营不变、治理 层不变、品牌不变、总部不变,承诺不裁减员工、不关闭工厂;并将与美国的生产商、供应商、农场连续 合作;全美的消费者仍将连续 享用史密斯菲尔德高品质、安全的猪肉产品。
尽管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彼此熟悉,却是中介机构将双方带来 了收购的谈判桌前,万隆没有说出具体机构的名字,不过有足够的跨国中介机构乐意来撮合这段“姻缘”。
2006年,双聚拢团国有产权挂牌转让,拥有丰富跨国资本运作背景的鼎晖投资和高盛集团联合获得这部分股权。此后大名鼎鼎的淡马锡也间接成为双聚拢团的股东之一。双汇近年来提出要做成国际化大公司,努力使双汇早日进入国际肉类行业前列,这不仅仅是万隆的心愿,他也有足够的国际资源将心愿变成现实。
从史密斯菲尔德披露的此次收购顾问名单也能看出双汇国际化资源和手段多样性的一二。双汇此次收购的财务顾问是摩根士丹利,法律顾问是Paul Hastings LLP 和Troutman Sanders LLP。
万隆说,此次收购虽然牵扯来 47亿美元的现金,不过双汇已经跟跨国银行和国内银行达成了初步的协议,资金不是问题;加上保持 史密斯菲尔德的治理 层平稳,他有足够的信心完成此次收购。
资源布局
如果双汇成功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以双汇2012年的收入加上史密斯菲尔德的营收,总的年收入将来 达1300亿元人民币甚至更多,成为中国以及国际肉制品市场的巨无霸。
万隆表示,完成收购后,双汇不会来 美国去建新的肉制品加工厂,同样史密斯菲尔德也不会来 中国来建工厂,但是双汇会考虑将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万隆一直渴望 附加值更高的中高端肉制品成为双汇业绩主要奉献者。本报记者整理的财务数据显示,2010年,双汇旗下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低温肉制品毛利率仅为7.81%,高温肉制品毛利率11.92%,此外双汇发展的冷鲜肉和冷冻肉毛利率仅为4.92%。
中科易恒(北京)现代农牧信息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冯永辉表示,现在肉制品附加值比较高的有培根等西式肉制品,而史密斯菲尔德在这方面拥有多年的产品开发体会和积存 ,与双汇的业务有很好的互补性。万隆说,一旦收购成功,将迅速将史密斯菲尔德成熟的高利润肉制品引入中国市场。
而收购美国最大的生猪供应商让双汇在未来中国甚至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
冯永辉说,中国现在每年猪肉的消费量在5000万吨左右,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左右。但是近年来,大量民工进入城市,农村从事养殖业的人手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养殖业耗费大量的水、粮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不再欢迎大型的生猪养殖项目,生猪养殖业的生存空间受来 挤压,中国猪肉要保证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猪肉的供应涌现问题,有可能重蹈现在大豆和食用油的覆辙,将来猪肉对进口的依托 越来越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