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动性显然减弱。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调查,今年6月份左右,养猪大省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地种猪场的二元母猪销售尤其火爆,30~40kg左右的长大二元小母猪每头价格在1200-1300元左右,比一季度上涨了200元左右,而且很多养猪户为能购来 母猪提前订货、提前付款。2004年2月份的春节过后,活猪价格并没有下跌,反而开始了第2轮强劲上涨,4月份涨至8.38元/kg,8月份涨至9.30元/kg,9月份涨至近10年来最高点9.66元/kg!之后开始下跌,11月份落至8.99元/kg。生猪补栏量的大幅度提高所导致的对豆粕需求的大幅增加 ,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 了禽类养殖不旺所带来的豆粕需求的萎缩,而这也正是但是连粕比连豆更抗跌的内在因素。资料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结合以上对生猪补栏情景的估量 ,我们猜测 2004年4月份左右第1个补栏高峰期的母猪需要(3个月来 达体成熟、配种+114天妊娠期)近7个月后初产(11、12月份),断奶上市出售应该在2005年1月份左右,届时养猪的配合饲料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来 2005年4、5月份育成出栏,猪饲料的需求将涌现一个小的高峰期,那么这将直接导致生猪配合饲料中豆粕的需求涌现一个阶段性高点。同理,6-10月份的狂热期补栏的母猪初产仔猪将在2005年的3、4月后进入断奶上市高峰期,4月份以后生猪配合饲料的需求又将逐步增加 ,来 2005年6、7月份饲料的需求将再次涌现阶段性的高点,从而拉动豆粕价格上涨。
四、肉蛋禽养殖情景与豆粕价格走势
在经过2004年初的禽流感疫情过后,我国禽产品市场就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禽蛋价格上涨乏力。六月底的端午节和9月底十月初的中秋节国庆节虽然都促使禽蛋价格大幅上涨,但不久便开始下跌,节后半个月内跌至常态价位,国庆过后至2004年末,国内禽蛋价格大幅下跌后基本在常态价位坚持稳固 ,企业养殖效益虽然较禽流感期间有较大提高,但受周边国家禽流感疫情连续、原料市场跌宕起伏等原因的影响,养殖户对后市并未抱有太大的乐观态度,使得肉蛋禽补栏依旧低迷。虽然春节前饲料的销售有所归暖,但是对整个豆粕市场价格的影响并不大。资料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蛋鸡的存栏、补栏情景决定着鸡蛋的供应,因此,对蛋鸡养殖户的补栏心理进行估量 是对后市走势判定 的关键。蛋鸡养殖纯利情景直接决定养殖户的补栏,影响养殖纯利水平的几个主要原因为:鸡蛋价格、鸡苗价格和豆粕、玉米等大宗饲料原料价格,以及疫病情景。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对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蛋鸡养殖户及饲料加工企业的问卷调查,当前养殖户和饲料厂最为关注的是:鸡蛋和豆粕的价格。而养殖户最忧患的是发生疫病和鸡蛋、豆粕价格大幅震荡。
全球禽流感疫情连续,2004年末以及2005年初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觉禽流感疫情且有逐步扩大之势,这将对禽产品贸易、需求以及生产连续 造成负面影响。在亚洲,禽流感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由于年初亚洲多个国家特别是中国禽流感的蔓延,导致多个地区养殖业遭受重创。在中国禽类饲料的豆粕使用量占总用量的50%左右,由于养殖业恢复的景气程度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乐观,导致豆粕价格一直处于一个弱势下降的形状,随着年末消费的提振,豆粕的价格才有一定程度的归暖,但是最近中国周边多个地区涌现禽流感的事实对于正在恢复的养殖业和豆粕销售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而2005年禽流感可能再度蔓延的阴影也给豆粕的价格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而结合对生猪和肉蛋禽养殖情景的估量 来看,养殖是豆粕需求的关键,从上面的价格估量 来看,2005年国内猪、鸡产品的价格仍总体支持养殖利润处于合理状态,而饲料企业的扩张,可能会使这种效益越发显然。而且就对国内养殖调查来看,养殖场的经营意识普遍增强,对畜产品价格走势有了科学的估量 ,并按照市场规律自动调剂 补栏量,来控制养殖效益,这对养殖的主动性有很大益处。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据统计,2004年中国饲料总产量为9300万吨左右,比2003年增长6.9%,2004年饲料产量得来 迅猛的增加 ,也是饲料企业主动扩张的结果,而这种扩张是有持续性的,这是饲料产量2005年连续 增长的保证。
就全球饲料生产情景看,促使其增长的主力是中国、巴西和墨西哥,此三国近几年的饲料产量增长率一直坚持在4-7%。墨西哥主要进口美国大豆,其影响相对较弱,我们主要看一下巴西的饲料生产情景,巴西2003年的产量是4110万吨(国际对中国的分析为6440万吨),分析2004年仍将保持 5%的增长率,而且就肉食品的出口情景看,2004年巴西肉食品得来 了很好的认可,这对巴西饲料产量是很好的支持,有关机构分析巴西此后几年内仍将保持 5%左右的增长率,巴西和中国不同,是大豆、豆粕主要净出口国,而且饲料配方中豆粕的添加比例要高于中国,也就是说饲料产量同样增长率的情景下,巴西带来的豆粕需求要高于中国,这样用于出口的大豆、豆粕就会相对减少,对国际大豆、豆粕价格构成利多。
五、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豆粕消费的影响
2003年底,中国人均GDP来 达1090美元。按照国际体会,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所以可以说我国居民的财富积存 已经来 达了消费升级的临界点。来自据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在我国大城市中,消费升级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据有关部门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来 达18.2kg,是1978年的3倍,城市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增长1倍。尽管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仍处在低水平,但由收入增加 而引起的肉类消费增加 倾向仍在连续 。
2003年完成的一项关于中国食物消费的中日合作课题显示,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跨过 了为解决温饱问题而以粮食消费为主的第一阶段后,粮食消费所减少的份额将由畜禽等高蛋白产品替代,畜禽产品消费上升;第三阶段恩格尔系数在30%左右时,畜禽产品消费平稳、停滞或减少。当前我国的食物消费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以畜禽产品为主的食物消费随收入的增加 而增加 的时期。因此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增加 猪肉最为肉类的主体,其消费需求仍会连续增加 。由于2004年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5个百分点左右,因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将会打一定的折扣,但是畜禽类高蛋白食品在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比例的提高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的方向,从而会长久带动饲料原料豆粕消费的同步增长,只是这个增长不太好定量而已。(来源:新世纪期货/刘盛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