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双汇国际拟收购美国最大猪企事件引起极大关注。双汇为何要远赴重洋,巨资收购美国最大猪企?
中国企业出海养猪既顺应中国食品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又可赢得国内消费者信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国际化战略是其做强做大的必然道路。”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双汇国际作为国内肉制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增长空间已经成为其发展战略之一,而收购全球最大猪肉企业是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
简爱华进一步说明,此外,对于国内食品企业而言,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收购海外企业对于提高消费者对双汇的信任度也十分有利。此前,双汇曾发生“瘦肉精”食品安全事件,该事件重创其信誉度,销售也大幅归落,“目前"瘦肉精"造成的信任危机虽然在逐步 排除 ,但为提升信誉度、重获信任,双汇此举有利于塑造高端健康形象”。
“这次跨国大收购,对双汇提升自己的技术治理 水平,以及品牌形象,都是会有帮助的。”东方艾格畜牧估量 师王晓悦同样认为,若这次收购成功,双汇将能吸取 和借鉴史密斯菲尔德一体化生产优势,并将推动其国际化战略,提升其品牌在国际上的晓 名度。
专家估量 认为,从产业角度看,目前国内生猪行业受“瘦肉精”事件、饲料成本上升等影响,导致信任度大跌,因此中国企业通过收购重塑品牌可信度,以及引入先进的生产治理 技术,并通过进口冷冻猪肉完善双汇国内产品线,是驱动此次收购的因素之一。
问题二
巨资收购是否存在政治和市场风险?
很多人都觉得双汇国际对SFD收购溢价31%,不够精明。东方艾格畜牧估量 师王晓悦就认为,“从价格上来看,这次收购并不是反常 划算,收购成效有待察看。”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对常态经营的企业进行收购报价,如果没有适度溢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此外,考量此次收购的价值,还应综合考虑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溢价,比如史密斯菲尔德冷冻猪肉对双汇国内的业务补充、品牌提升、新生产技术共享等。“双汇此前也有进口猪肉,这次收购倒是有利于其进一步打通和优化进口渠道。”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称,如果两者成功联姻,双汇在美国及全球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将上升,其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增强。
值得一提是,这笔收购案可能将存在两大风险:一个是政治风险,包括政府审批风险,以后中美贸易战风险。估量 者称,这笔交易获批与否主要看美国政府的态度,“猪肉并非美国肉食消费市场的压倒性优势品种,因此不会导致反垄断调查,因素是双汇与SFD各自分别在中美两个市场,不会在任何一个市场扩大份额或主导性。”不过,美国海外委员会是否通过则有较大不确定性。
另一个风险是市场风险,并购后,人们对于双汇收购美企后能否推动被并购企业迅速纯利还有待察看。王晓悦指出,收购可以改进双汇的某些环节,但它所面临的整个环境是没法改变的。双汇是国内最大的肉类生产企业,但是它所把握 的原料是有限的,即生猪源多是来自公司外部,原料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完全掌控。“双汇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原料这块是其中一个很重大的制约原因。”
此外,“双汇的国际化道路也不会轻松。”王晓悦强调,由于国内肉价高企,出口不占优势,相反进口肉近年来越来越多。
问题三
国际并购能否满足国内对安全肉类需求?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吸引多国猪肉争相涌进。在国内猪肉市场尚未满足的情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是否有意义?
“双汇与SFD联姻,正是看来 中国对进口猪肉及相关产品需求强劲。”昨天,一位长期研究国内外猪产业的研究者指出,近年来由于国内猪肉供求不平稳 ,价格震荡大,对国外猪肉进口需求大幅增加 ,中国企业也看来 其中所藏商机,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据一份可靠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冷冻鲜猪肉进口量52.22万吨,比2011年上涨11.75%,比2010年上涨161.56%。在过去几年,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芬兰等国家的“洋猪”以各种形式进入国内。在此次收购案中的SFD,其出口猪肉就约有25%销往中国。
“双汇拟收购美国猪企,目的之一是为扩展海外生猪养殖基地,并反哺国内市场,以争夺 更大的市场份额。”上述不愿具名的研究者指出,当前国内生猪养殖整体成本高且震荡大,中国养猪网,而美国生猪养殖成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