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下旬以来,辽宁生猪市场行情在沉静了近80天后表现出快速上升方向,目前上涨的势头依然较强。一些专家表示,尽管各方面利好原因会促使生猪养殖规模扩大,但要来 达供需平稳 ,至少还需要经历一个生产周期。因此,生猪市场行情至少在未来一个生产周期内依旧会存在较大上涨空间。
据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信息中心观测,今年辽宁生猪行情首轮上涨发生于3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生猪最高收购价格来 达8.20元/斤,突破历史最高记录。之后,生猪市场行情自高位下跌,生猪养殖大量减少。
今年10月下旬,生猪价格开始了今年以来的第二轮上涨,来 11月15日,辽宁省内生猪最高收购价格已归升至7.50元/斤,将有可能成为辽宁省生猪市场行情自2006年下半年涌现恢复性增长以来的第四次创记录运行。
辽宁的生猪价格变化是全国市场的一个缩影。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张经表示,我国生猪市场价格多次震荡使生猪生产者、猪肉加工和流通企业面临着庞大风险。实行“生猪期货”的最大价值在于,让养殖户的生猪提前面对市场,通过“先卖后养”规避风险,减少生猪养殖的盲目性,减缓现货价格的不合理震荡,保证一定的利润。我国目前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完善生猪市场体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加紧研究“生猪期货”的细节问题,尽快推出“生猪期货”品种。
企业和农民:在“生猪期货”的研发中看来 了渴望
面对“生猪期货”,产业链条上的各类养殖、屠宰以及肉制品加工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近年生猪市场的震荡使企业对价格风险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
湖南新五丰公司董事长张跃文用“投入大、收益小、风险大、看不来 渴望 ”概括了近年生猪市场所面临的发展境况。新五丰公司每年供港澳生猪来 达35万头,占全国供港活猪的22%,同时也是国家重点生猪活体储备基地。
张跃文表示,这些年生猪市场经营秩序纷乱 ,市场震荡剧烈,产业发展受来 影响。保持 平稳的收益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而借助期货市场是保持 产业长期平稳经营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在产业链条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卖猪难和买猪难的困惑,缺少价格发觉机制,缺少套期保值的手段。”湖南正虹集团副总裁陈栋说,“以前在饲料生产的原料摘 购环节,我们利用期货市场针对玉米、大豆进行套期保值,规避了价格风险;“生猪期货”一旦推出,我们对终端产品也就有了避险途径。”
辽宁省本溪县养猪协会副会长谢克军与农民长年接触,深晓 农民养猪的难处。他说,上市“生猪期货”是大家久已盼望的好事,国家目前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具有一定成效,但还需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建立予以完善,企业非常渴望 “生猪期货”市场能够尽快发展起来。
辽宁省养猪大县——阜新县的畜牧局局长韩学军说,生猪价格震荡具有规律性特点,众多农民往往在生猪市场价格上涨阶段盲目扩大生产,结果在供大于求、价格归落时,陷入亏损逆境。通过上市交易“生猪期货”,充分发挥期货发觉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可以帮助广大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费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利用期货市场“先卖后养”规避风险,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平稳增收。
农业专家:标准落后制约“生猪期货”推出
然而,“生猪期货”的推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专家表示,标准落后制约了“生猪期货”的推出。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名家说:“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摘 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规范生猪养殖,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专家介绍,迄今我国尚没有一部完善的、可用于商业贸易中生猪活体检验的通用标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和《瘦肉型猪活体分级》是我国现有的两部关于瘦肉型生猪品质活体检验的标准,前者主要应用于种猪选育,后者以体貌、品系、背膘和体重四项指标加权,可操作性略强。“生猪期货”合约的制定,需要拟定一套最大限度贴近现货市场的切实可行的标准,为期货市场提供一个标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熊远著表示,我国是生猪生产大国,生猪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面对猪价的震荡以及疫情的变化,更需要摘 取措施制定符合生猪市场实际状况的操作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