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近日我们经过和饲料相关企业的交流沟通,费解来 了豆粕的一些现货情景,以下是他们给予的主要反馈信息:
1、部分榨油厂前期大豆已经全部压榨完毕,50%左右企业处于停产或接近停产状态,剩余库存也将售罄;
2、饲料厂对豆粕的需求强劲,都是夺 着要货。
从日照港(600017,股吧)费解来 的情景是:大豆供应短缺,并且价格坚持在5000元/吨以上的高位,下游压榨厂商不敢购买。再加之今年利润已经来 达,部分压榨厂计划卖完剩余豆粕库存后歇业。 但是,下游的饲料厂却不能停产,因为一旦断货就会有客户流失,而且我们这次比赛要不断进行,因此,我们团队将摹仿饲料厂摘 购部门来进行运作,在比赛期间,根据估量 报告提出我们的摘 购建议,一方面锤炼队伍的投资咨询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与现货高度结合,通过期货现货两个渠道为饲料企业四季度的经营出谋划策。
一、豆类基本面现状种植效益低+进口冲击大
目前国产大豆存在两大不可归避的尴尬局面:种植效益低与进口冲击大,这其中有种植与加工主体的市场化筛选,也有相关政策调整的影响。
第一 来看看成本收益的对比。今年在黑龙江地区种植大豆每亩收入只有600多元,玉米每亩则收入在1000元以上,虽然玉米种植成本每亩要高出大豆100多元,但总的来看比较收益非常显然。成本收益比是影响农产品供应的本质原因,现在的农场、农户只看效益来种植和养殖,没有效益,这直接导致了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
其次是进口大豆的冲击,这也是国产大豆产业无法归避的要害问题。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分析,今年国内大豆进口量将达5800万吨,中国养猪网,占需求总量82%。全年大豆压榨量为6000万吨,其中5600万吨依托 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在成本和对沿海榨油厂交通便利性等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对于企业而言,压榨进口大豆是常态的市场化筛选。反常 是在摘 购环节,进口大豆可以使用信用证、即摘 即用,对比国产大豆现款购买、一季摘 购一年使用,财务费用也相对更低。
此外,国产大豆行业的逐步没落与政策调整不无关系。大豆并不算主粮,虽然国内对大豆有临储收购,但收购价格相对玉米、水稻显然偏低,科研经费也严重不足。由于单产相对水稻、玉米处于劣势,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粮食总产忽视了大豆。
二、豆类价格及饲料企业经营利润情景跟踪
近期美国洪涝推高国际粮食价格,输入型通胀难免推高价格。多数估量 人士认为,南美大豆上市前,全球大豆供需会不断偏紧,这将连续 推高国际豆类价格,而国内市场也将跟涨。美政府机构预期美豆2012年度库存低于400万吨,产量下行12%至7300万吨,产量及库存低迷将使市场需求更强劲。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主席RoyBardole称,来 2013年9月下一年度作物收割前,美国大豆库存预期将耗尽,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但不大可能突破每蒲式耳20美元水准。
实际上,近两个月来,国内豆类价格已经显著上涨,其中上涨最快的豆粕涨幅已超30%,豆粕飙升带动相关肉禽价格上行,鸡蛋涨势正酣,猪肉价格近日也涌现年内首次上涨;油脂近日也涌现补涨行情。CPI中食品权重超过30%,机构普遍分析8月国内CPI将止跌归升。
据布瑞克及我们与饲料企业的交流,饲料原料中豆粕价格连续 上涨,但由于下游饲料养殖行业不断低迷,经过前期多次提价的饲料厂已经不敢再轻易提价,这也将导致饲料加工利润下滑。据饲料厂家反映,鱼配合料利润空间相对理想;育肥猪配合料还有一定利润空间;鸡鸭配合料利润空间已经很小,前期备货不足的饲料企业,由于竞争因素现在卖禽料可能还会亏损。据布瑞克测算,最新育肥猪配料加工利润约为92元/吨;蛋鸡配合料加工利润93元/吨;肉鸡配合饲料加工利润20元/吨。
三、豆粕摘 购思路:
目前油厂大豆、豆粕库存不大,现货方面依然受8月份来 港量偏少及大豆成本支撑,价格坚持在高位,由于8、9、10来 港量偏少且高蛋白豆粕紧张的影响,后期摘 用逢低补库,保证库存的摘 购思路,重点关注畜产品价格及下游养殖需求变化,油厂开停机、买豆情景及可能涌现的大豆拍卖情景。
9月开始我们的摘 购计划才涉及来 期货市场,因此不考虑饲料企业前期豆粕库存的运作,只考虑新进摘 购。由于分析豆粕价格坚持高位运行,所以我们临时不会摘 取空头思路,而总体摘 取逢低买入的方法,保证与企业实际运作一致。
期货摘 购交易计划另行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