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特约
(和讯财经原创)自双节过后,豆粕(资讯,行情)虽然受短期供应紧张的影响,涌现了节后持续上涨的局面,但随着新豆逐步上市,豆粕将逐步恢复其宽松供应下的弱市格局。
(和讯财经原创)豆粕供应情景的演变猜测 :
(和讯财经原创)一、 国储陈豆讲过15此拍卖,仅实现实际销售近11.4万吨,国储陈豆库存依然庞大,为给新豆收储腾出库容,此前已有195万吨国储豆补贴210元的政策(但具体执行情景尚未准确可晓 )。上述关于国储陈豆的消息,则直接反映出了两个供应问题:一是大量的陈豆依然压在国储手中,企业原料紧张,进而开工率不足,导致近期豆粕供应紧张,这一点从近期豆粕现货销售的实情得来 了验证;二是195万吨大豆(资讯,行情)必须是直接进行加工才可获得210元/吨的补贴,如真正得来 了执行,那么加工后生产出来的豆粕将直接缓解目前的供应紧张局面,从而使豆粕价格走向弱市。
(和讯财经原创)
举荐 阅读
周期蓄势待发 商品缓步下降
胶市仍处于觅 底过程中
二、 国产新豆已经上市,但农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市场收豆困难,导致短期内油厂开工不足,进而导致短期内豆粕供应偏紧。近期传言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新的收储政策将来 达3740~3760元/吨,较去年增加 40~60元,但具体的措施尚不明朗。之所以具体措施尚不明朗的因素笔者认为并非政策制定者有意 卖关子,而是面对去年国储遗留的710多万吨大豆现实的难以选择 ,去年之所以导致大量国储无法顺价销售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大豆在中国的廉价“倾销”,今年全球大豆丰收已成普遍观点,因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大豆在中国的“倾销”不可能终止。面对这种情景,今年的国储政策第一 可以肯定 ,不应该连续 如去年般直接收豆,因素是大量收购一不具备库容,二是忧患此法连续 为国际大豆做了嫁衣,国储依然无法销售的窘境。其次在措施上近期有传言认为国储今年可能拉企业进来参与收购,笔者认为如此可能涌现上有政策下有计策 的现象,高价收豆如不保证企业的利润,企业何以生存,因此如真摘 用这一措施很可能是新豆收购不了了之。第三是国家收储企业参与,国家将收储的大豆直接由企业代收,压榨成油后,国家收储豆油(资讯,行情),给企业支付相应的加工费用。综合来看,三种收储的方式中,国家将储豆改为储油的可行性仿佛更为可信。那么,如果真的摘 用储油方案,可以肯定 ,大量的豆粕将在这一过程中被开释出来,必然导致豆粕后期的供应充足。
(和讯财经原创)三、 国际新豆产量创历史之最。前期因为美国大豆及玉米(资讯,行情)主产区因天气因素导致收割进度较往年落后,导致市场可供销售的大豆数量较往年同期下行,而导致豆价上涨,这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无论近期美国天气如何糟糕,但市场普遍认为这已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今年美豆的创纪录产量。同时,南美大豆播种面积的扩大,也保证了南美大豆在明年4、5月份的丰收。因此天气一旦涌现有利于收割的情景,豆价将自然下跌,上周后几个交易日美豆价格的暴跌已充分解释这一点。同时,有机构猜测 2009/2010年度美豆出口量为3551.6万吨,但累计协议出口量已在23000万吨左右,完成比例近65%,为近5年同期新高。可见,随着美豆收割完成,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景下,豆粕短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将转变为供应宽松格局。
(和讯财经原创)技术估量 :
(和讯财经原创)第一 ,豆粕主力M1005,目前仍在一下行楔形中呈弱市振荡格局,生猪行情,且成交量的不断萎缩,弱市格局显然(见图一)。

(和讯财经原创)
其次,纵观豆粕1005合约长期走势,在无减产或严重通胀情景下,其价格运行区间多在2700点以下(见图二),而面对目前全球普遍忧患的目前各国货币宽松政策将导致通胀的现状,我们有理由认为,在2700点邻近对豆粕或有支撑。但一旦各国改变宽松政策,其价格跌破2700点亦无不可。

(和讯财经原创)
第三,目前豆粕各合约价格出现 近强远弱的格局,掩饰市场普遍认为后期看淡(见图三)。

(和讯财经原创)
综上所述,在长期供应充足的情景下,保持 弱市振荡思路应为上策。
(和讯财经原创) 作者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