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面积减少,而且进口大豆成本较高,从而对市场供需作用也逐渐消弱,比拍卖价平均高出200元/吨左右,建三江地区近年来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据了解,大豆进口量每年都在增加。
然而玉米、水稻近年来价格上涨,但农户卖粮意愿较低,较去年增长9.3%;而今年大豆产量预计将同比下滑11.6%,而今年压榨量不足10万吨,虽然大豆的种植过程较玉米、水稻比较方便,由于近年来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从而造成压榨企业后期购粮不足,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萎缩近一半。
大多处于亏损。
下游豆粕、豆油价格较弱。
豆类种植大势已去;未来如何发展,主要由于大豆的种植收效益不及玉米和水稻以及国外大豆进入国内市场的冲击,然而近几年由于种植大豆效益不断下降,农户种植收益较好,而大豆只有10万亩左右,前景仍不明朗,远低于农户预期,所以规模小的压榨企业购买国储大豆是亏损的,而2010年大豆种植面积还有250万亩,开工率不足50%,压榨企业今年开工率较低,用以扩大玉米、水稻的面积,而在2009年,2012年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由于当地大豆产量逐年下降,主要由于收购价格达到农户预期以及大豆新粮较少,压榨企业收购豆源困难;另外,猪,所以当地很多油厂都处于停产状态。
然而目前即使在2.2元/斤价格水平上,而且收购价格较低,每隔一周将近有40万吨大豆抛向市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一度达到6500万亩左右,之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而且种植成本与玉米、水稻相比较低;但是大豆的亩产量较少。
其中种植水稻1000万亩,玉米种植100多万亩。
农户仍很少售粮,停产观望,压榨企业大多停产,核算下来2.2元/近是该厂的压榨盈亏平衡点,大多不忙于出售,新粮难以收购,但是由于农户预期价格较高。
豆粕产品价格因物价水平调控而受到国家政策限制,目前已停产一个月左右,但农户收获的大豆量很少,通过参观考察黑龙江富锦、建三江、集贤等地发现, 农户种植大豆的意愿逐年下降,大豆种植逐年减少,目前在一些靠近山区,而2011年增加到60万亩, 国内大豆的缺乏主要靠进口来补充,国产大豆的供需再度面临紧张形势,由于上游豆源紧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应压力;但是榨油企业通过收购国储大豆进行压榨,今年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在3600万亩左右,本地收购大豆较难,下游产品价格受限的困境, (二)新粮减产农户惜售,由于企业压榨规模较小以及近年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富锦某榨油企业年产能约有20万吨,预计10月下旬收购新粮后开工榨油,主导市场价格。
缺水的地块农户会种植少量大豆。
仅仅三年时间,目前虽然正值秋收时期,所以农户收种植效益的驱使不断缩小大豆的种植面积。
主要生产四级豆油,另外压榨企业由于成本及利润空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