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咬耳咬尾怎么办?防控与治疗方法请收好

来源: 互联网   2025-04-09 16:27:16   查看:  次

  猪咬耳咬尾(异食癖)是养猪场中常见的行为问题,春季保育猪多发,近期多地已有反馈。通常由环境、营养、管理或健康因素引发,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猪只耳朵、尾巴损伤影响生长,重者瘫痪、甚至死亡。以下是针对该问题的防控与治疗措施:




  一、防控措施

  1.改善饲养环境

  降低密度:确保每头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建议保育猪至少0.5㎡、育肥猪至少1.5㎡/头)。

  通风与温湿度: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度适宜(保育猪21-26℃、育肥猪18-22℃),避免高温高湿或低温干燥。

  光照调节:避免强光刺激,采用柔和光照(建议光照强度≤40勒克斯,光照时间8-10小时/天)。

  丰富环境:提供玩具(如铁链、橡胶球、消毒桶等),分散猪的注意力。

  2.优化营养管理

  平衡日粮:确保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如钠、铁、铜、锌)、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充足。

  补充纤维:添加适量粗纤维(如麸皮、甜菜粕),增加饱腹感。

  抗应激添加剂:饲料中添加多维、有机硒、益生菌或中草药制剂(如黄芪多糖),缓解应激。

  3.科学分群管理

  按体型分群:避免将大小差异大的猪混养,减少争斗。

  减少混群:尽量保持同窝猪同群饲养,减少陌生群体间的攻击行为。

  及时断尾:仔猪出生后1-3天进行断尾(保留2/3尾长),降低咬尾诱因。

  4.健康管理

  定期驱虫:防控体内外寄生虫(如疥螨),减少皮肤瘙痒导致的啃咬。

  疾病监测:及时治疗皮肤病、肠道疾病等引发不适的病症。

  二、治疗措施

  1.隔离受伤猪只

  将受伤猪和攻击猪单独隔离,避免进一步攻击。

  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如碘伏、双氧水、紫水),涂抹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防止感染。

  严重感染时可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

  2.针对性补充营养

  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葡萄糖或镇静剂,缓解猪群应激。

  短期补充舔砖或微量元素,解决矿物质缺乏问题。

  饲料中添加色氨酸(0.1%-0.2%)或镁制剂,调节神经兴奋性。

  3.行为干预

  喷洒刺激性气味物质(如薄荷油、樟脑)于猪体,减少啃咬兴趣。

  播放轻音乐或白噪音,稳定猪群情绪。

  三、关键注意事项

  早发现早处理:日常巡查中注意猪群行为异常(如频繁躁动、耳尖尾尖破损),及时干预。

  综合防控:单一措施效果有限,需结合环境、营养、管理多维度调整。

  避免过度应激:减少频繁转群、换料、免疫等操作,保持饲养程序稳定。

  发生咬耳咬尾时,通过挑病猪、降密度、增通风、补营养、早治疗措施,可显著降低和控制猪群咬耳咬尾问题,提升养殖效益。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