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猪弓形虫病的这些临床表现,一定要清楚!

来源: 今日养猪业   2025-02-13 11:26:25   查看:  次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该病易发生在猪生长过程中,且在全国范围内均可能会出现。患病的猪会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在病情严重时,猪只可能会因为呼吸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猪弓形虫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和温暖潮湿的地区,仔猪最易感染。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若监管防控不到位,猪一旦感染弓形虫,会在养猪基地迅速蔓延,且致死率较高,影响生猪饲养的经济效益。若不能及时诊断并对病猪采取相应措施,带有弓形虫的猪肉产品被人们食用后,可能导致人类感染此类病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需不断完善病毒诊断技术,做好防治措施,对于促进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猪弓形虫病流行病学

  1.1病原

  弓形虫是引起猪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属于单细胞结构的原生动物,生存能力较强,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能感染牛、羊、猪等动物。其感染源与饲养环境、管理水平等息息相关,其中包括饮用水、排泄物、土壤等,若不能按照养殖标准定期清理,会增加其感染风险。此病的感染阶段分为滋养、裂殖、包囊、配子与卵囊等5个环节,若猪在感染滋养体后发病,会在其腹水中发现正处于繁殖阶段的虫体,若感染猪的免疫力较强,会将滋养体消灭,极少数会存在猪只眼中、骨骼等部位,与病猪形成寄生关系。

  1.2发病特点

  此类病症较易感染年龄较大的母猪,通常染病后没有明显症状,主要发病特点表现为母猪流产、死胎几率增加。若病症较轻,寄生虫并未感染胎盘,顺利产下仔猪,会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染给仔猪,仔猪则会在5 d左右发病,严重时出现死亡情况,而公猪和育肥猪则会在3月龄左右发病。此类病症具有暴发与隐性特点,隐性病症猪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较难发觉,会导致病毒在猪场中蔓延;而暴发性的发病症状明显,危害性较大、蔓延性较强,出现大量病猪死亡情况,通常病症暴发后需1月左右才能平息,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猪弓形虫病临床表现

  2.1慢性病症

  猪弓形虫病慢性病症前期不会有明显病症表现,但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与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在感染病毒后,病猪呼吸道会出现轻度症状伴随着低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情况,在此阶段较为明显的特点是发育迟缓。例如,染病仔猪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体重减轻;母猪出现繁殖障碍、流产等情况。同时,患有慢性猪弓形虫病的猪只,可能会因慢性炎症与持续性组织伤害造成肌纤维损伤,致使运动协调性减弱、肌肉萎缩,出现反应迟缓、行为改变等情况,但这种表现症状较为隐匿,若非仔细观察较难被察觉。基于此,根据慢性病症的泛化性,诊断通常需要借助辅助检测与临床观察,其中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滴度检测等,以此鉴别病猪感染弓形虫的组织损伤程度。并以此结果为依据,将感染慢性猪弓形虫病的病猪合理控制与隔离,采取定期评估与长期监测策略,由此保证病猪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控制,避免病情恶化造成不良影响。

  2.2亚急性病症

  猪弓形虫病亚急性病症诊断较为棘手,在此阶段的病猪临床表现与急性相比并不明显,但病猪会出现较为显现的病理变化。感染亚急性病症的猪,会出现反应迟钝、体重增长缓慢、间歇性发热等情况,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微咳嗽、肌肉萎缩等特征表现。此类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弓形虫会侵袭病猪的神经组织与肌肉群,尤其是大腿肌肉群与肩部肌肉群,导致其局部组织损伤。亚急性病症在临床表现虽不强烈,但对病猪的各项身体机能会造成影响,如降低母猪的生产性能,导致其繁育率下降,生产仔猪存活率降低等问题。因此,针对此类病症,除了典型诊断外,还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血清检测技术等进一步确定病原体活性,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2.3急性病症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会根据病情发病程度而变化,其中急性病症的症状较为明显,当猪感染急性猪弓形虫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高热、全身性乏力等症状。在此阶段,由于弓形虫在病猪体内快速扩散、繁殖,免疫系统遭受攻击,会导致病猪出现多器官炎症、淋巴结肿大等反应,弓形虫会随着病症加重逐渐侵袭、破坏神经系统,造成病猪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痉挛抽搐等症状。急性病症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或幼猪猪群中,较易因急性病症导致病猪大规模死亡。因此,在急性病症诊断过程中,兽医人员需分析其临床症状,并结合后续分子生物学检验与血清检测,进一步确定病症程度,准确快速地分析出患病原因,便于饲养人员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病症预防措施。

  3猪弓形虫病诊断方法

  3.1初步诊断

  感染猪弓形虫病的猪,会导致其体态消瘦、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部分病猪还会出现发热、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0℃左右,若不及时采取退热手段,较易引发病猪体内多处器官炎症,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因弓形虫对神经系统的侵袭,会在病猪体内加速繁殖与扩散,对其肌肉组织造成影响,导致部分病猪在患病后出现抽搐、瘫痪、昏迷等症状。对于呼吸与消化系统,患病猪只前期出现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的状况,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因弓形虫影响消化系统,病猪会产生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3.2临床诊断

  一般成年猪在感染猪弓形虫病后,会经过3~7 d的潜伏期,随之体温升高至40~42℃,此类发热情况会持续1周左右,若未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病猪会呈现出精神萎靡、神情涣散、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而腹泻、时而便秘,并且排泄粪便中多黏液。呼吸系统方面,病猪鼻腔内黏液增多,呼吸不均匀,偶尔咳嗽。在病症后期,病情加重后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体温骤降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死亡病例。部分成年猪的免疫力较强,大概需要11~15 d恢复,但恢复后仍存在后遗症,如四肢麻痹、呼吸障碍、咳嗽等,严重影响其健康。

  仔猪在感染猪弓形虫病后,多数表现为癫痫症状,出现内分泌不平衡、四下环顾等情况,部分病猪在染病后无法起身,常呈现为俯卧状,饲养人员使用工具驱赶时,病猪走路不稳,步伐摇晃,极个别病猪在感染弓形虫后还会出现关节肿大、腿外侧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仔猪发病表现为浑身无力、卧床不起等,若抵抗力较强,可在10~15 d痊愈,但在病症恢复后,仍伴有四肢僵硬、呼吸困难等神经性后遗症,且仔猪脖颈处会出现类似癫痫的痉挛症状。

  因生理性原因,母猪的体质相对较弱,易因环境、卫生条件、饮食饮水等因素影响感染猪弓形虫病。在发病时,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发热症状,患病母猪的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不振,常呈现卧躺睡觉状况。患病1周后会对其繁殖功能造成影响,出现流产、死胎情况,但母猪在流产后会自我痊愈,通常不会留下较为明显的后遗症。

  3.3解剖诊断

  为进一步确定病情状况,兽医可通过解剖诊断病猪的病情,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当生猪感染急性猪弓形虫病后,会在其全身出现多处紫红色斑点,多位于肱骨处、脖颈处、耳后等部位,尾部会出现黄色液体。同时,处于病猪肝脏处、脖颈处、胃部的淋巴结硬化,硬结大小与鹅蛋相当。其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空肠后半段比较明显。在进行病理检查时,将硬结切开有脆硬感,其颜色为灰红色或红色。若病猪急性感染,肠系膜淋巴处切开则呈现为黄色,其周边为深黄色,并伴有黏液渗出,其皮肤周边组织出现水肿。

  此外,病猪肺部多表现为大叶性肺炎,间质变宽,颜色呈暗红色,膨胀成无气肺,浆液量多,浆液从切面流出呈暗红色,多带有泡沫。由于生猪之间的肺部结构不同,肺组织以肠系膜淋巴结与鼠蹊部淋巴结最为常见,全身淋巴结会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点。肺部肿大,有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灶,如黄豆大小,脾脏水肿明显,出血点较少,肠黏膜糜烂肥厚,由空肠向结肠发展,并有出血斑块。由此可诊断出其病理性变化,其病猪的坏死组织多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肝细胞内。通过在坏死组织处取样,利用显微镜观察,可至少看见2~5个弓形虫,其形状多以月牙形与半圆形为主。

  3.4实验室诊断

  现阶段,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猪弓形虫病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分子生物学法和血清学检测,通过应用这些技术,能精准判断出病情感染阶段。其中,血清学方法主要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2种,被广泛应用于检测猪血清中IgG抗体,这些测试是监测生猪群体感染的有效方法,能反映出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但血清测试的弊端在于无法分辨弓形虫的感染时间,不能有效区分病毒是过去感染还是近期活动感染,不利于制定防治方案。基于此,分子生物学方法被逐渐推广,如PCR,此类方法被用于检测病猪组织样本中弓形虫的DNA,对于急性病症检测效果较好。PCR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能在发病初期病原体数量较少时进行检测,可直接识别病猪体内的弓形虫,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与此同时,病理组织检查还有助于观察病理改变和组织损伤程度,可在提高诊断精准性的同时,为病情防控提供有效指导。

  4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措施

  4.1预防措施

  一方面,饲养人员需重视饲养环境的卫生控制,定期对食槽、栏舍等基础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加强生猪饲养管理力度,并做好猪舍环境管控,若发现病情,需将病猪及时隔离,并在猪舍开展全面性消杀工作,防止病毒大面积蔓延;避免投喂生猪剩饭剩菜、泔水、厨余垃圾等,应保证猪饲料品质与卫生皆符合饲养标准,科学调配饲料,保证其摄入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应做好养殖场周边环境管控,在饲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野猫、野狗等小动物进入饲养区域,因猫为弓形虫的重要宿主,其排泄物、粪便中会携带大量虫卵,直接或间接污染猪饮用水、饲料等,会加大生猪染病几率。工作人员需及时将出现在饲养范围内其它动物的粪便清理干净,在接触动物时需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避免接触其尿液和粪便等污染物。

  4.2治疗措施

  第一,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措施的重点在于提高病猪免疫力、增强其体质,常用的药物包括连翘、黄芪和黄连,其功效为清热解毒,适用于由弓形虫引起的体内热毒。治疗药方例如,栀子、连翘、黄芪、黄岑各10 g,加适量的水煎服取其药汁,2次/d,每次灌服100 mL,连用5~7 d。为了适应生猪消化系统特点,还可使用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胃的药材,其药方可参考:甘草5 g、白术10 g、茯苓10 g,加水煎煮灌服,1次/d,每次灌服10 mL,连续用药5 d即可。采取中药治疗措施需结合病猪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体质因素,合理调整药方与药材种类,从而提升其治疗效果。

  第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适用于病情较重的病猪,需根据其病原学检测结果确定用药。通常针对猪弓形虫病会使用磺胺嘧啶每日50~70 mg/kg,可根据病猪情况口服或注射,连用7 d;若病猪有较强的炎症反应,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剂量按照每日2~4 mg/kg,肌肉注射连用3~5 d即可。在此过程中,还需时刻观察病猪用药后的反应,可根据其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药剂用量,直至其完全痊愈。

  5结论

  猪弓形虫病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较大,饲养人员需具备较高的防范意识,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可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精准的诊断技术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防治手段,由此可将病情影响降至最低,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张玉玲/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