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理变化部位主要在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
临床表征
1、急性型病程
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具有迅速恶化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4~7d,多见于新建猪场。患病猪会表现出剧烈的咳嗽和呼吸急促症状,特别是在清晨症状更为显著。猪只采食后由于腹部压力增大,对胸腔造成更大挤压,从而导致更明显的腹式呼吸和较少卧地。病猪体温39.5~40.5℃,大便干燥,尿液呈赤黄色且尿量减少,食欲和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并发感染,从而加剧病情。
2、慢性型病程
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一个月甚至更久。潜伏期为1~2周,病猪虽表现出气喘症状,但通常不影响进食、饮水或日常活动。患病猪整体精神状态不佳,反应迟钝。咳嗽时背部明显拱起,颈部伸直,头部下垂。鼻腔可能流出脓性鼻涕,眼角留有泪斑,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无论猪气喘病的病程阶段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猪的肺部均会出现不均匀的红褐色或灰白色斑块,肺组织充血、水肿及出现坏死区域。
诊断
实验室检测是通过病毒分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来确诊,病理学检查则依托剖检显示的肺部病变,如充血、水肿、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炎来确诊。
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
与“公司+农户”的模式相比,自繁自养是一种更集约的生产方式。育种、育苗、育肥都在同一个场区完成,不从外引种,构建封闭、可控的生产体系,以减少病原体的引入和传播风险。同时在自繁自养过程中,养殖场应设置双层围栏,入口设有消毒池和更衣室,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和物资均经过严格的消毒。实行全程封闭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内部人员必须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不同功能区域。
2、提高生猪饲养水平
首先,改善饲养环境。应确保猪舍内的温度维持在16~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其次,均衡搭配饲料。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一般哺乳期为20%~22%、保育期为16%~18%、育肥期为13%~16%,且必须确保饲料中含有充足的赖氨酸(哺乳期1.1%、保育期0.9%、育肥期0.8%)和甲硫氨酸(哺乳期0.5%、保育期0.4%、育肥期0.3%)等猪只生长过程中的必需氨基酸。
3、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将其转移到预先设定的隔离区域,该区域配备独立的通风设备,以防止病毒通过空气传播。隔离治疗期结束后,对隔离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喷洒具有广谱杀菌效果的消毒剂,以消除残留病原体。对用具清洗后也应消毒,然后再用水冲洗,以免引起猪只中毒或影响采食量。此外,对所有参与隔离区管理的养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调落实个人防护和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4、积极开展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显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同时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对于活疫苗,需注意不同批次或不同种类的活疫苗至少间隔3~4周接种,以避免交叉干扰。适度延长疫苗剂次接种间隔时间不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但随意缩短疫苗剂次的间隔时间,则可能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保护效果。
5、及时开展药物治疗
由于猪气喘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慢性消耗性,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传播和降低经济损失的关键。在药物治疗中,第一,可选择抗生素治疗。第二,可选择支持性治疗。为猪只提供体力和生理支持,帮助其抵抗疾病、减轻症状、保持或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此外,也可口服补液,维持机体恒定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第三,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猪只免疫力。可以帮助猪只更好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感染以及调节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
临床表征
1、急性型病程
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具有迅速恶化的特点。潜伏期一般为4~7d,多见于新建猪场。患病猪会表现出剧烈的咳嗽和呼吸急促症状,特别是在清晨症状更为显著。猪只采食后由于腹部压力增大,对胸腔造成更大挤压,从而导致更明显的腹式呼吸和较少卧地。病猪体温39.5~40.5℃,大便干燥,尿液呈赤黄色且尿量减少,食欲和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并发感染,从而加剧病情。
2、慢性型病程
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一个月甚至更久。潜伏期为1~2周,病猪虽表现出气喘症状,但通常不影响进食、饮水或日常活动。患病猪整体精神状态不佳,反应迟钝。咳嗽时背部明显拱起,颈部伸直,头部下垂。鼻腔可能流出脓性鼻涕,眼角留有泪斑,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
无论猪气喘病的病程阶段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猪的肺部均会出现不均匀的红褐色或灰白色斑块,肺组织充血、水肿及出现坏死区域。
诊断
实验室检测是通过病毒分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特异性抗体来确诊,病理学检查则依托剖检显示的肺部病变,如充血、水肿、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炎来确诊。
防治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
与“公司+农户”的模式相比,自繁自养是一种更集约的生产方式。育种、育苗、育肥都在同一个场区完成,不从外引种,构建封闭、可控的生产体系,以减少病原体的引入和传播风险。同时在自繁自养过程中,养殖场应设置双层围栏,入口设有消毒池和更衣室,确保所有进入人员和物资均经过严格的消毒。实行全程封闭管理,限制外来人员进入,内部人员必须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不同功能区域。
2、提高生猪饲养水平
首先,改善饲养环境。应确保猪舍内的温度维持在16~22℃,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其次,均衡搭配饲料。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一般哺乳期为20%~22%、保育期为16%~18%、育肥期为13%~16%,且必须确保饲料中含有充足的赖氨酸(哺乳期1.1%、保育期0.9%、育肥期0.8%)和甲硫氨酸(哺乳期0.5%、保育期0.4%、育肥期0.3%)等猪只生长过程中的必需氨基酸。
3、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将其转移到预先设定的隔离区域,该区域配备独立的通风设备,以防止病毒通过空气传播。隔离治疗期结束后,对隔离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喷洒具有广谱杀菌效果的消毒剂,以消除残留病原体。对用具清洗后也应消毒,然后再用水冲洗,以免引起猪只中毒或影响采食量。此外,对所有参与隔离区管理的养殖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调落实个人防护和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4、积极开展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可显著提高猪只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同时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别对于活疫苗,需注意不同批次或不同种类的活疫苗至少间隔3~4周接种,以避免交叉干扰。适度延长疫苗剂次接种间隔时间不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果,但随意缩短疫苗剂次的间隔时间,则可能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保护效果。
5、及时开展药物治疗
由于猪气喘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慢性消耗性,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传播和降低经济损失的关键。在药物治疗中,第一,可选择抗生素治疗。第二,可选择支持性治疗。为猪只提供体力和生理支持,帮助其抵抗疾病、减轻症状、保持或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此外,也可口服补液,维持机体恒定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第三,可使用免疫增强剂,增强猪只免疫力。可以帮助猪只更好地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感染以及调节血糖等多种生物活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