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规模猪场猪蓝耳病防控策略,你知道多少?

来源: 猪业科学   2024-12-02 16:19:14   查看:  次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所致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的传染病,是目前困扰我国养猪行业的猪病之一。随着生猪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猪场在保障猪肉供应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猪蓝耳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的疫病,给规模化猪场带来了巨大挑战。猪蓝耳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导致猪生长缓慢、繁殖障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同时,因其传播途径多样、病毒易变异等特点,防控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猪蓝耳病的流行趋势较为稳定,主要以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为主。但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而国内部分猪场的养殖观念和管理措施较为滞后,这就为猪蓝耳病的发病创造了契机。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规模化猪场猪蓝耳病的防控策略,期望为各养殖企业在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中提供参考。

 

生猪

 

  1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可发生于任何日龄、品种的猪,但主要侵害仔猪和繁殖母猪。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接触传播,病毒主要在猪的呼吸道和肺部等部位大量繁殖,导致患病猪出现呼吸急促、发热、咳嗽等症状。该病亦可进行垂直传播,进而引发死胎或出现带毒胎的情况。若猪的饲养管理不到位,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营养不均衡、过度拥挤、遭遇不良应激等,则该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2 防控策略

 

  2.1 猪场选址规划

 

  选取适宜的养殖场地址属于控制疾病的关键方法之一。应选择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地平整且充足,同时远离主干道、人口密集区域、产生污染和存在疫病传播风险的场所,以确保猪舍的稳定性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

 

  2.2 猪场区域与道路规划

 

  为避免PRRSV在猪场中迅速扩散,在满足防疫卫生要求的基础上,需科学合理地规划各功能区的位置布局。把猪场划分成四个功能区域,即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保持50 m的间距;不同功能生产区间间隔不少于10 m;生产区与隔离区间隔不少于100 m。猪场内部要规划合理道路系统,包括主干道、支道和人行通道。主干道连接各功能区,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支道和人行通道便于猪舍日常管理和操作。道路采用混凝土等坚固材料铺设,利于清洁消毒,且要设置合理排水系统防积水。

 

  2.3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饲养管理中要强化饲料配方合理性,提供营养均衡饲料且针对不同阶段猪制定饲养策略,可添加维生素等提高免疫力,加强饲料和水源管理,不从疫区采购饲料。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夏季防暑冬季保暖,加强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定期对猪场内及周围环境进行灭鼠、防鸟和防虫工作,以防止鸟类、老鼠、苍蝇、蚊子等生物媒介传播PRRSV。猪出栏后全面消毒空置猪舍,以消灭病原体、减少有害物质,降低猪应激反应,提高养殖效益。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该模式能有效降低疫病传播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便于疫病监测控制和优化饲养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猪场合理规划饲养密度有利于保障猪健康、提高生产性能、优化环境管理,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促进猪生长和繁殖,同时便于环境控制和清理。保育猪舍应将密度管控在0.6~0.8 m2/头;育肥猪舍应将密度管控在0.8~1.2 m2/头;种母猪舍应将密度管控在1.5~2 m2/头;种公猪舍应将密度管控在2 m2/头;断奶仔猪舍应将密度管控到0.3~0.4 m2/头。

 

  2.4 做好人员、车辆及物品管理工作

 

  严格的人员与车辆管理措施是保障猪场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预防疫病的传入和传播。严格限制人员进入猪场,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兽医等才能进入。员工入职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和生物安全培训。进入猪场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工作鞋、帽子等,并在入口处进行洗手、消毒。不同功能区的工作人员应穿着相应区域的专用服装,不得跨区域穿戴。猪场工作人员外出返回时需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观察。外出期间不得接触其他猪或可能存在疫病风险的场所。定期对猪场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防疫意识和操作规范。饲料、猪运输车等车辆进入需提前申请并经过严格消毒。应当在猪场的入口处安装车辆消毒设施。对进入猪场的车辆开展全面性消毒处理,包括车身、车轮、底盘等部位。饲料运输车和猪运输车在每次运输任务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进入猪场的车辆应停放在指定的隔离区域,避免与猪舍直接接触。对进入猪场的物品,如饲料、药品、工具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可以采用熏蒸、浸泡、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消毒。禁止从疫区或有猪蓝耳病疫情的地区购买物品,尽量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

 

  2.5 做好疫苗免疫

 

  疫苗免疫时应充分了解猪场所在地区的猪蓝耳病流行毒株情况。根据流行毒株情况选择针对性强的疫苗,在选择疫苗时,应优先选用与本场毒株同源性最为接近的疫苗毒株来进行免疫。另外,一个猪场最好仅免疫一种毒株的疫苗,不提倡多个毒株的疫苗在同一猪场同时进行免疫,因为这会加快毒株变异的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猪场培养优势毒株。目前猪蓝耳病疫苗主要有灭活苗和弱毒苗可供选择。

 

  2.5.1 灭活苗的接种

 

  目前国内的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型号主要有SD1株和NVDC-JXA1株。SD1株在我国猪蓝耳病疫苗中应用较为广泛,能诱导猪只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对特定的PRRSV株有一定的抵御能力。通常采用肌内注射,种公猪初次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4 mL/头,间隔20 d后按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21~28 d首免,4 mL/头,间隔20 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仔猪在21 d龄免疫,2 mL/头,免疫期6个月;NVDC-JXA1株灭活疫苗是由国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中分离出的毒株制备而成,对国内流行的部分PRRSV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够刺激猪只产生免疫反应,助力猪只抵御PRRSV的侵袭。该型号苗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猪,也采用肌内注射,剂量与SD1株相同。

 

  2.5.2 弱毒苗的接种

 

  目前国内猪蓝耳病弱毒苗主要有ATCCVR-2332株、HUN4-F112株、R98株和JXA1-R株。ATCCVR-2332株,通过肌内注射,适用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猪。该疫苗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对妊娠母猪和公猪安全性高,可以降低妊娠母猪的流产率以及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同时增加活仔的数量。对公猪进行免疫能够减少病毒血症的发生,并且在精液中检测不出病毒排毒。能够较早地生成抗体,对猪蓝耳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保护率达63.6%。在不同猪场环境和猪只个体差异下表现稳定,免疫效果可靠;R98株具有诸多优势,其毒力稳定不返强,基因序列未出现变异情况,给猪进行免疫后无不良临床反应。该毒株能够将仔猪发病率控制在18.3%以下,同时可使仔猪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对预防和控制PRRSV效果良好,并且能够显著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对于仔猪而言,可以在断奶前后进行首免,2~4周后进行加强免疫。育肥猪应根据疫病流行状况在育肥前期进行免疫。种猪每年需免疫2~3次;JXA1-R株,免疫原性良好,能刺激机体产生较强免疫应答和较高水平抗体,有效抵御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对国内流行毒株针对性好,与国内主要毒株同源性高,防控国内猪蓝耳病疫情效果较好。毒力较弱,对猪只健康影响小,使用安全可靠。可大规模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利于广泛应用推广。

 

  2.6 构建严格的检测和检疫体系

 

  构建完备的疫病监测体系;制定科学的抽检计划,根据猪场规模、猪只存栏量以及养殖区域的疫情风险等因素确定抽检频率。抽检对象应涵盖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只,包括仔猪、育肥猪和种猪,以确保全面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构建完善的猪蓝耳病疫情监测网络,将各个猪场、兽医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连接起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上报和共享检测数据,实现对疫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在引进种猪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要求供种方提供猪的免疫记录、检测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对引进的猪进行隔离观察,一般隔离期为30 d左右。在隔离期间,对猪只进行多次猪蓝耳病检测,确保无感染后方可混入本场猪群。出栏时,必须经过严格临床检查、猪蓝耳病病毒检测等。

 

  2.7 紧急应对措施

 

  当猪场出现猪蓝耳病疫情时,猪场应迅速对发病猪群进行严格隔离,防止疫情扩散至其他健康猪。及时扑杀患病猪,可有效降低疾病对猪群的影响。立即对猪场环境包括猪舍、用具、水槽、通风口等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可选用PRRSV对其敏感的消毒药物,如使用2%的戊二醛溶液消毒10~30 min、0.03%的氯消毒10 min等。第一时间通过该厂的驻场兽医或线上兽医团队进行诊断,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并对症状轻微猪进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严格落实对病死猪、阳性猪尸体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的无公害处理工作,保证传染源不扩散。对未发病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增强其对PRRSV的抵抗力。最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当地动物疫病部门报告疫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3 防治

 

  3.1 化药防治

 

  对体温升高的患病猪,可选用30%安乃近注射液,并配合地塞米松进行肌内注射,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对于产后出现无乳情况的母猪,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催产素来刺激其乳汁的分泌。对于食欲减退的患病猪,可以施用益生菌制剂、混料或混水使用。这些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提高猪只的食欲。对于出现高热症状的患病猪,可采用0.1 mL/kg的安乃近注射液、0.04 mL/kg的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进行肌内注射,一般连续使用2~3 d。对于病情严重到已不具备治疗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病猪应当及时予以淘汰。

 

  3.2 中药防治

 

  中药防治猪蓝耳病可使用以下中药方剂进行防治。方剂一:采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灌服治疗。方剂为金银花30 g、连翘30 g、薄荷15 g、荆芥15 g、淡豆豉20 g、牛蒡子20 g、桔梗20 g、淡竹叶20 g、芦根30 g、甘草10 g、麻黄15 g、杏仁 20 g、石膏50 g。加水煎煮后,每头猪每次灌服30 mL,每天3剂,连续5 d;方剂二:对流产后的母猪和症状明显的猪,使用该方剂。方剂为黄芪40 g、白术30 g、防风20 g、党参30 g、熟地30 g、当归20 g、川芎15 g、白芍20 g。加水煎煮后,每头猪每次灌服20 mL,每天2剂,连续7 d;方剂三:清瘟败毒散,该方剂具有清热解毒提高猪抵抗力的作用,方剂为生石膏120 g、生地30 g、水牛角60 g、黄连20 g、栀子30 g、丹皮20 g、黄芩25 g、赤芍25 g、玄参25 g、知母30 g、连翘30 g、桔梗25 g、甘草15 g、淡竹叶25 g;方剂四:黄芪40 g、党参30 g、白术20 g、茯苓20 g、甘草15 g。加水煎煮后,每头猪每次灌服20 mL,每日一剂,连用5~7 d。该方剂具有健脾益气、扶正固本,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猪蓝耳病的抵抗力作用;方剂五:柴胡20 g、黄芩20 g、半夏15 g、党参20 g、生姜15 g、大枣10 g、甘草10 g。盖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作用,有助于调节猪的机体功能,缓解猪蓝耳病引起的不适;中药治疗猪蓝耳病具有整体调理、纯天然、代谢快、不易产生耐药性、综合疗效好且成本较低、易获得等优势优点,为猪蓝耳病的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

 

  上述方剂经科学配伍,可发挥调和阴阳、标本兼治之效,对患病猪的免疫力恢复有益,能促进其阴阳平衡。其中的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黄连、栀子、黄芩等药物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生地、水牛角、丹皮等药物有泻火凉血的功效。特别是对于猪蓝耳病引起的出血、发斑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玄参、知母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猪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场在中药治疗过程中,日常饲养更需注意加强猪舍卫生管理、保证营养均衡供给及减少猪应激反应。这有利于患猪的恢复,提高猪蓝耳病的治愈率。

 

  3.3 中药联合化药防治

 

  联合方剂:荆芥、板蓝根、桔梗、防风、黄芩、黄连、甘草、柴胡、川芎、前胡、枳壳、茯苓、薄荷、滑石各20 g左右,研磨并混匀后与适量的20%替米考星预混剂混合,加水稀释至100 kg,药液供猪饮用,药渣拌料饲喂,连续治疗10 d。该方剂采用具有清热解毒及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同时结合化药替米考星。这能够从根源处铲除病原生存的条件,清理动物体内的病原体。通过多方面协同作用来抑制和杀灭病毒与细菌,阻断病毒核酸的复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高效协作的方式对猪蓝耳病进行防治

 

  4 结语

 

  在生猪养殖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规模猪场在猪蓝耳病防控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殖中,应将预防置于首位并融入各个环节,涵盖严格的生物安全举措以及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当遭遇猪蓝耳病疫情时,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果断有效的处置极为重要,像对发病猪实施隔离、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及对场地展开彻底消毒。总之,猪蓝耳病的防控任务繁重,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探索创新,以确保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食品安全。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