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8月至今,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流行,从开始的快速、大面积发生到现在区域性、缓慢、散发,为什么呢?为什么在防控非洲猪瘟的过程中,很多业内人士提及“防非先防蓝”这样的观点呢?接下来笔者总结实践中猪群发病的一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1、猪场疾病复杂化,多数疾病的发生都有蓝耳、圆环的影子。
2、非瘟流行期间,部分猪场的发病不一定是非洲猪瘟,但是养猪人恐惧非洲猪瘟,所以武断处理及清空很常见。
3、副猪嗜血杆菌病在猪场发病率是最高的?因为无论是圆环、蓝耳、霉菌毒素破坏猪体免疫,其表现多数显示副猪嗜血杆菌病。
4、猪场蓝耳病毒不断变异升级,但蓝耳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其原因是圆环疫苗的普遍使用,猪场免疫抑制性疾病逐步减少。
5、控制圆环,除了使用疫苗之外,保健用药确切有效。例如使用安役发酵中药蛋白肽、末蓝等都有利于提高猪群免疫力,有利于净化猪场蓝耳病。
6、猪群流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发病率、乳猪死亡率很高。其检测真正流行性腹泻病原占45%左右,而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检出率更高,其中腹泻的重要原因还与霉菌毒素关系密切。所以,要想降低流行性腹泻的发病,更应该着手伪狂犬免疫及饲料霉菌毒素的控制,预防母猪便秘、毒素蓄积及奶水带毒是预防流行性腹泻的关键。
7、伪狂犬出现新毒株,使用原有的BarthK61毒株免疫,部分区域已不能完全保护,可以更换HB-98或HB2000。
8、控制疫病,以控制饲料源头的霉菌毒素、做好生物安全控制、加强环境控制及猪群管理、保健猪群降低应激,提升猪群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逐步净化病毒的效果。
“新冠”让我们明白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性;而“小非”让我们明白生物安全、猪群非特异性抗病力对养猪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才是养殖生产潜力发挥的基础,没有健康,所有的生产就是空中楼阁,无根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