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流行性腹泻(PED)暴发和传播已给我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PED发生的特点是传播快、流行广和仔猪致死率高。过去很多人认为这种病毒只是通过粪便口途径(消化道)传播的。因此,市场上主要的防治手段是肌肉注射等。
然而,毒株不匹配、病毒效价低、无法有效产生抵达肠道的SIgA、以及当前免疫方式非最佳路径、返饲方式有隐患等限制了各种疫苗产生有效保护。
近期,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黏膜免疫学专家杨倩教授提出,肠道冠状病毒PEDV经鼻腔(呼吸道)入侵也可引起仔猪肠道致病,揭示了PEDV能够通过鼻腔入侵引起仔猪肠道黏膜致病的相关机制,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免疫方式——黏膜免疫。本研究首次发现并研究了肠道冠状病毒PEDV能够通过鼻腔入侵引起仔猪肠道黏膜致病的现象和相关机制(An alternative pathway of enteric PEDV dissemination from nasal cavity to intestinal mucosa in swine,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
Q:杨教授,近期您的团队发布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播新途径的研究成果,能否与我们分享下这个研究是基于怎样的情况下进行的?
Y:在我们国家PED暴发,在美国暴发,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就想到PEDV经鼻腔(呼吸道)入侵是不是也会引起仔猪肠道致病,因为呼吸道传播更快,所以想到除了目前的肌肉注射免疫以外,鼻腔免疫能不能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免疫方式。
过去黏膜免疫都是希望通过后海穴注射,很多人认为腹泻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如果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那么通过鼻腔免疫的方式将成为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Q:研究上改变方向了,但是最终到养殖户这端,中间需要一个过程。那您觉得在改变养殖户认知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会有哪些?
Y:应该是大家的理念要改变。因为传统肌肉注射等方式已经被大家接受,要改变他们的理念,需要更大力度的宣传。比如十年前我一提黏膜免疫,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黏膜免疫,但现今在传统防御措施防治不住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或者能够想到黏膜免疫,所以说接受新的观念需要花些时间去推广和宣传。
Q:对于防控PED,肌肉注射疫苗和黏膜免疫疫苗分别有哪些优势和待完善的?
Y:其实黏膜免疫的基本原理是这样:只要是与外界相通的黏膜,它都是跟黏膜免疫有关系,比如说像眼睛、鼻腔、口腔、生殖道,这些都是黏膜。而目前就口腔、鼻腔这两块应用最广。
而相比肌肉注射等传统免疫方式来说,黏膜免疫使用起来更直接。我们知道,病原微生物主要从黏膜入侵,如果直接在黏膜处就及时的截断它、阻止它是不是效果会更好?如果病原微生物进入了肌肉里面进入体内,我们再用方法去阻止它,那么效果可能就没那么明显。
Q:这么多年的研究工作中,相信也遇到过许多的困难与挑战,有没有比较印象深刻的事件?以开展PEDV黏膜免疫的研究为例,有什么您觉得具有很大挑战性的?
Y:针对黏膜免疫的研究挑战还是比较大的。如果黏膜免疫的研究很方便,可能市场上很早就有这方面的应用了。比方说口服疫苗,它是经过口腔、胃部和小肠,它遇到的挑战就是怎么去抵抗唾液酶、胃酸和蛋白酶的降解,但黏膜免疫不同,它可能要去研究黏膜免疫增强剂,还要抗原递送载体等。
另外,黏膜免疫的实验因为要在黏膜上进行,这个挑战性也比较大,很多实验不像肌肉注射那么简单,肌肉注射可以通过采血来评价最终的实验效果,而黏膜实验需要测量黏膜细胞的细胞因子抗体,如果是小肠黏膜,活体要怎样采集测量标本?再者,我们国内目前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要靠我们自己建立,而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去探索它、完善它。
Q:现在养猪业可能更趋向于规模化,所以它在疫病防控上更讲究效率,您如何更好地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Y:其实最初我们的研究跟养猪业的具体沟通比较少,光忙着自己研究了,其实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研究和应用不应该分离开来。这几年我们团队和养殖户的联系逐渐多起来,我们就知道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样子,根据他们的需求对我们的研究做出相应的改变,这种转变是很重要的。
另外,防控疾病应该从小抓起,而不是搞突击,我们要整体提高猪群的免疫力才行,不是哪个病来了就防哪个病。就像孩子的学习一样,数学不好临时给他补数学,我们应该从小让孩子爱学习,提高爱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