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讨论
(1)高死亡率的哺乳仔猪腹泻不是某单一病因引发的,不同的猪群主导病因可能完全不一样,由于笔者临诊场次有限,无法进行数理统计,但治疗实践证明有伪狂犬病、猪瘟,还有肝源性腹泻,并且在部分病例有小肠壁变薄,这寓示有伴随性病毒参与,例如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BOV。
(2)所有腹泻病例均有肝脏肿大、变性乃至硬化,胆囊萎缩,胆汁减少或缺如,或者胆囊肿大,胆汁稀薄。无可置疑,肝源性腹泻参与了发病,治疗证明,肝源性腹泻在部分病例中扮演了原发病的角色。但是肝源性腹泻在另外一些高死亡率哺乳仔猪腹泻中扮演了何等发病学的角色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伪狂犬病的病例,尽管肝胆病变明显,但只在接产操作完成后就用弱毒苗滴鼻预防伪狂犬病病毒对原发病灶的侵入,并未针对肝胆病变治疗,哺乳仔猪腹泻同样可以不发生;但是在非伪狂犬病或猪瘟性腹泻,惯用性治疗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的措施无效,而仅针对肝胆病变给予提前给药又可有效防止腹泻的发生。据此似可推断,在有特定病原(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引发的腹泻中,肝源性腹泻处于次要地位;但是在没有特定病原引发的腹泻中,肝源性腹泻应是主因。临床上针对这些病例应用抗生素与抗病毒措施无效亦可反证这一事实,而这类病例在原来措施基础上应用扶正祛邪、补肝益肾、健脾养胃的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或单用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尤能收到良好效果,则进一步证明肝源性腹泻的主因地位。
(3)新生哺乳仔猪为什么会发生肝胆等脏器的重度病变?笔者观察到这类猪群均存在明显的“底色病”(复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症):母猪有背部皮肤出血形成的点状黑色带,有红眼眼露;新生哺乳仔猪有阴唇红肿;保育猪有阴唇红肿,眼结膜充血红肿,红色眼露,背中线皮肤红色充血或有出血带,有体躯对称性皮炎皮疹;中大猪亦有类似表现。这说明猪群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特别是新生哺乳仔猪阴唇红肿与肝肾脾等实质脏器的中度至重度变性均表明在胎儿时期多种霉菌毒素透过胎盘直接危害到胎儿。我国饲料被霉菌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型猪场非常注重饲料原料的选购,但仍然无法避免,而所有的霉菌毒素处理剂并不能彻底处理这些霉菌毒素(这是世界性难题),未处理的这些毒素必然会被吸收损伤猪体与胎儿。
(4)新生哺乳仔猪腹泻是如何发生的?由于肝脏在物质代谢(消化、吸收、合成、分解、解毒)上广泛而又特别重要的作用,肝脏损伤必然影响到新生哺乳仔猪的生存力,吃奶后,由于缺乏或缺少胆汁,乳脂不能乳化,成为不能消化吸收的溶质潴留在肠道内,肠壁细胞为了维持肠细胞内外以及肠腔内渗透压梯度必然会分泌过多水分导致腹泻。
在大型猪场,猪瘟、伪狂犬病一般控制较好,尽管自诩霉菌毒素控制得很好(满足原料选购上乘,又添加了霉菌毒素处理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猪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症状均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新生猪的肝脏损伤严重,一吃奶肝源性腹泻就突显出来。
(5)为什么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对肝源性腹泻有较好效果?
中医认为霉菌是阴毒之物,《普济方》指出:“朽木生蕈,腐土生茵,二者皆阴湿之气蒸瘀所生也,既非冲和所产,性必有毒”。而霉菌毒素又是霉菌之产物,故为阴毒之阴毒,可谓阴毒之最。大凡阴毒者无不耗损阳刚之正气,阻碍脾阳水湿之运化,发生吐利是最常见症状。所以治疗阴毒之症必须培扶正气、补肝益肾、兼清虚入之瘟热,辅以健脾利湿排毒。而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基本可满足上述要求,所以收到较好效果。
	  由于在胎儿时期就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所以新生猪发病应视为久病,决不可视为初病,这一点极为重要。久病是慢性进行消耗性病程,必然卫气营血,五脏六腑多有受累与虚损,只有用大方剂中药才能面面俱到,稳妥周全,而含中药提取物的针剂恰是有如此作用的一种方药。西药却很难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