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常见猪病的防制措施全解

来源:未知 2011-03-10 09:16:20| 查看:

1、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高度沉郁,有化脓性结膜炎,皮肤有许多小出血点,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症状:
    急性:体温升高到40-42摄氏度,精神沉郁、怕冷、嗜眠、常挤卧在一起或钻入草堆。常发生结膜炎,口腔粘膜不洁,齿龈、唇内面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点。病初多见便秘,排出干硬状粪便,经5-6天后发生腹泻呈糊状和水样,混有血液。病的后期在鼻端、唇、耳、四肢、腹下及腹内侧皮肤上见有点状和斑状出血。病程为1-3周。病的后期常继发细菌感染,特别以肺炎和坏死性肠炎为多见。
    慢性:贫血、消瘦、全身衰弱,常由急性病猪转化而来。一般病程均可超过一个月。体温升高不明显,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猪的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肤经常发生坏死,甚至干脱。
    病变:
    急性: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脏颜色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切开后多见皮质部有出血点。膀胱粘膜出血,喉头、会厌软骨粘膜出血。脾脏一般不肿大,有的猪脾脏边缘、圆形紫红色梗死灶。
    慢性:主要表现在肠道,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可见近似圆形的“扣状”溃疡。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猪瘟。发病后,我们唯一能作的是控制继发感染。所以,做好该病的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发生猪瘟或
猪瘟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1)对病猪或可疑病猪应立即隔离或扑杀,同群猪要固定专人就地观察和护理,严禁扩散或转移。
    (2)疫区或受威胁区立即进行
猪瘟疫苗紧急接种,此办法可有效制止新病例的出现,缩短病程,减少损失。
    (3)病猪舍的用具、垫草、粪水、剩余的饲料应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最好和2%的氢氧化钠溶液20%-30%垫草木灰水或5-10%漂白粉液,均可在1小时内杀死病毒。
    2、猪伪狂犬病
    由疱疹病毒引起。主要侵害5-20日龄的仔猪,死亡率可达95%以上。
    症状:新生仔猪,可在发病三天以内死亡。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和体温升高。其后全身颤抖,运动失调,背部凹陷,头转向一侧发呆,对刺激敏感。下痢,呕吐。后期表现前肢张开或四肢强直,后躯发软、麻痹,呈犬坐姿势。经两天后倒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偶见失明,最后昏睡而亡。4月龄以上猪,体温可升高至41-42摄氏度,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流鼻涕,咳嗽,精神不好,但无明显神经症状。妊娠母猪发病后主要表现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儿。
    病变:病猪皮下有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肺脏水肿、淤血及局灶性肺炎。鼻粘膜淤血、水肿,上呼吸道、咽喉部粘膜水肿。胃肠粘膜充血、出血。脑膜充血,肾脏皮质部小点出血。脾脏表面有坏死点,肝脏有腊样病变。
    防治:(1)严格防疫制度,消灭鼠类。
          (2)将发生流产、死胎的母猪进行淘汰,严格处理病猪尸体。
          (3)为保护小猪,发病场呆在紧急情况下给仔猪注射大猪痊愈血清。         
          (4)紧急免疫接种疫苗,怀孕后期母猪和1-8日龄仔猪免疫,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3、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1)仔猪黄痢
    该病多发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最多见。
    症状:猛烈腹泻,外观可见黄白色水样气泡,恶臭。仔猪精神不振、消瘦、脱水、发抖、畏寒,但无呕吐。首先1-2头表现全身衰弱,呈昏状态,很快死亡,其它仔猪相继发病。
    病变:胃中常因集满凝乳块而膨大,肠系膜乳糜管充满乳糜,小肠膨胀,失去弹性,内容的黄白色水样物以气泡为主。
    (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是10-30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疾病。
      症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乳白色或灰白色粪便,有腥臭味。少数病猪的粪便中带有血丝。腹泻次数不等,重者每小时数次。病猪被毛糙无光,体表不洁,拱背,行动缓慢,发育迟滞,病程一周左右。
    病变: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粘膏状的乳白色或灰白色,性粘腻,常有部分粘于粘膜上,不易擦掉,小肠内容物无明显变化,含有气泡,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胃内乳汁凝结不全,含有气泡、肠系膜淋巴肿大。
    防治:无论仔猪黄痢还是仔猪白痢,由于均由大肠杆菌引起,因此,在防治上可采用共同的措施。
    (1)给怀孕母猪注射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三价苗或MM-3基因工程苗,对仔猪黄、白痢都有较为预防作用。
    (2)加强对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能吃上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饲料。请勿突然改变饲料。
    (3)母猪进产房前必须彻底清扫、冲洗、消毒产房,并用温水清洗猪体,特别注意乳头以及胸、腹、阴部的清洁卫生。
    (4)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对圈舍和生产区环境要定期消毒。注意产房的温度和仔猪的保暖,并在最短的时间让仔猪吃到初乳。
    (5)近年来,用活菌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预防仔猪下痢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仔猪出生后,要适时补充铁质和微量元素硒。
    (6)大肠杆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用药治疗时,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对本场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治疗病猪。目前,较有效的药物有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等)、氯霉素、庆大霉素等。同时,防止仔猪脱水,对发病小猪采用补液等辅助手段。   
    4、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
    症状:仔猪,病初可见短暂的呕吐,伴有或继而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常混有未消化的乳疑块。食欲降低,少吃或不吃,极度口渴。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降。一周内的仔猪死亡率可达50-100%。育肥猪和公母猪,食欲不振或不食,有时呕吐,水样腹泻,并混有气泡。哺乳母猪还表现乳汁减少或停止泌乳。
    病变: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粘膜充血。小肠壁因绒毛萎缩而变薄透明,充满白色泡沫状流体及气体,偶而夹杂凝乳块肠系膜乳糜管清晰,管内无乳糜。
    防治:(1)做好综合性疫病防治工作,引进猪只,隔离观察2周,才能并群。母猪使用疫苗。
    (2)病猪可暂时停喂饲料,但需充分供给饮水,同时对发病猪也可腹腔注射水分、电解质及维生素等。
    (3)运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对病猪用盐酸吗啉胍片进行治疗,全场猪只饲料加药。
    (4)加强管理,注意保温。防止母猪无乳,并确实使仔猪尽快吃到初乳。
    5、猪痢疾(猪血痢)
    猪痢疾由猪密螺旋体引起,一般感染7天以上猪只,2-3周龄的猪最易感。   
    症状:主要是拉稀,由软粪渐变成粥状,最后拉水样便。有的病猪拉出灰褐色粪便,其中带有纤维素的伪膜。病情严重时,排出红色糊状粪便,含有大量粘液、血液和脓性物,恶臭。病猪表现被毛粗乱,食欲不振,喜欢喝水,常卧地,弓背收腹,常用后肢踢腹部。后期走路摇晃,排粪失禁,最后衰竭而死亡。
    病变: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结肠和盲肠粘膜肿胀、出血,肠内容物较稀,并混有粘液或血液,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防治:(1)坚持自繁自养、千万不要到疫区引猪。引进种猪要隔离一个月以上,并定期进行检查,确属健康,方能合群。
    (2)做好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对猪舍、饲槽和用具要经常消毒,尽量减少和防止一切应激因素的影响;
    (3)发病场及时隔离病猪,并积极进行药物治疗和全群预防投药。运用痢菌净、庆大霉素、新霉素、痢特灵等进行肌注或拌料。
    (4)种猪感染此病后,绝不可再作种用。
    6、猪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
    该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多发于4周龄以上仔猪。
    症状:急性(败血型),表现体温突然升高,食欲不振或废绝。鼻端干燥,有时有呕吐,眼结膜潮红、有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或带血。病猪常由于腹痛而弓背尖叫。发病后2-3天,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色斑,临死前呼吸困难,咳嗽,全身衰竭。
    亚急性(肠型),主要特征是周期性的便秘和腹泻。排出粥样或水样粪便,恶臭。颜色为灰白、黄绿、污黑色,有时混有血液。下痢猪脱水且渴欲增加。有的猪发生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加速,流鼻液。
    病变:急性主要表现败血症的变化,尸体有出血斑点,皮肤呈淡兰紫色,形似
猪瘟。尤以鼻、尾、耳部明显,耳的浅表可能发生坏死。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出血,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肾、心外膜出血。胃、肠粘膜红肿出血,形成皱褶,并附着粘液。慢性病例的典型病变是结肠和盲肠的增厚、坏死、溃疡和糜烂,使盲肠表现覆盖着一层“麸皮样”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淤血,有坏死点。胆囊粘膜有溃疡。侵入肺脏时,可见了浆液性、出血性、纤维性和化脓性炎症。   
     防治:(1)增强仔猪抗病力,尽早让仔猪吃足初乳,以吸收初乳中抗体。
    (2)加强饲养管理,精心管好仔猪。断奶仔猪应根据体质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并补饲矿物质,禁止突然更换饲料。
    (3)发病猪场要及时隔离病猪,并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等。
    (4)病死猪要深埋,不可食用,以免发生食用中毒。对尚未发病猪要进行药物预防。
    (5)仔猪断奶后,用仔猪副伤寒疫苗预防接种。
    7、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由猪霉形体引起。主要表现咳嗽、喘。体温一般正常。
    症状:急性病例主要表现呼吸困难,象拉风箱,呈腹式呼吸,不爱动。慢性病例表现弓背干咳,早晨、晚间  或气候突变时咳嗽更明显。食欲无明显变化,病猪消瘦,毛焦,生长停滞。
    病变:肺部显著膨大,水肿和气肿。肺尖叶、心叶、膈叶前下缘及中间叶呈对称性融合性肺炎,病灶区大小不一。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湿润,呈灰红或灰白色。如果并发其他细菌感染时,可出现胸膜炎、肺脓肿及坏死肺炎等。  
    治疗:(1)林可霉素500mg/公斤体重,每天一次,连用5天为一疗程。
          (2)泰乐菌素500mg/公斤体重(预防量),100mg/公斤体重(治疗量)拌料连用2周。
          (3)发病母猪,产前10-20天与仔猪断奶,每天饲料中拌入土霉素或早晚各一次,并以90ppm枝原净水供饮用。
          (4)运用疫苗免疫,保护率80%以上。
    8、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防疫,此病已成为国际重点检疫对象。
    流行特点: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有时牛、羊等偶蹄兽不发病,猪还能发病,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是越年幼的仔猪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猪口蹄疫多发生于秋末、冬季和早春,尤以春季达到高峰,但在大型猪场及生猪集中的仓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常呈跳跃式流行,主要发生于集中饲养的猪场、仓库、城郊猪场及交通沿线;畜产品、人、动物、运输工具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
    临诊症状:以蹄部双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
    病原鉴定: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的特点,发病地区必须采取水泡液和水疱皮,迅速送到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以能作出确诊和鉴定出病毒型,才能采取会对性强的控制措施。
    鉴别诊断:注意与猪水疱病、猪水疱疹和猪水疱性口炎鉴别。
    防治方法: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
    9、猪疥癣
    本病是由猪疥癣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在皮肤寄生。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阴湿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在饲养密度大、拥挤和卫生条件不良的猪场发病特别严重。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只均可发生。
    临诊症状:猪疥癣通常起始于头部、颊及耳部,以后蔓延到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患畜局部发痒,常以肢搔痒或就墙角、柱栏等处磨擦。数日后,患部  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结节,随后形成水泡或脓疮。当水泡及脓疮破溃后,结成痂皮。病情严重时体毛脱落。皮肤的角质化程度增强,干枯,出现皱纹或龟裂食欲减退,生长停滞,逐渐消瘦,甚至死亡,对
养猪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诊断:在病变区的边缘刮取皮屑,要刮得深,直到见血为止。将刮下的皮屑滴加少量的甘油、水等量混合液或体石蜡,放在载玻片上,用低倍镜检查,可发现活动的螨。也可将刮取的皮屑放入试管中,加入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数分钟,然后离心深淀,取沉渣  镜检虫体。也可将这些沉渣加饱和盐水进行漂浮法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刮取耳道里的虫体镜检,此法检出率高。
    防治方法:治疗可用0.05%双甲脒溶液、0.005%倍特溶液或0.5%螨净乳剂涂擦患部,7-10天后再重复一次;也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0.3毫克的剂量,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可驱除猪的各种线虫。预防着重于加强卫生措施,建立检疫制度,发现病猪及时隔离并加以治疗。圈舍可用2%-3%热火碱液进行消毒。购买猪只要仔细检查,先作预防处理,再混入健康群。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对全群猪用阿维菌素等药物进行驱虫。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