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
当前位置: 猪病防治 > 猪病技术 > 正文

冬春季节猪多发病的防治

来源:中国养猪网 2010-11-30 14:43:35| 查看:




核心提示:冬春季节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与天气和环境特点有紧密亲密关系,主要是:(1)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寒流及雨雪频频侵袭形成严寒应激,大环境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2)猪舍内保温不足,透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抗病力下降,尤其对猪呼吸器官损害严峻;(3)透风与保温矛盾凸起,且难以控制和解决,往往成为猪发病的主要诱因;(4)低温环境更适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多风、风速大及风向多变等可促使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5)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实施消毒的难度加大,消毒效果显著降低;(6)严寒的天气影响,饲养治理职员疏懒,日常治理操纵不到位。
一、猪瘟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传染病,是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二三十年,猪瘟由过去的典型性转为非典型的温顺性猪瘟为主,这给猪瘟的诊断和防制带来了新的挫折。


  (一)流行特点。(1)只发生于不同品种、春秋、性别的猪,而且流行广泛;(2)感染后还未表现临床症状时已可向外排毒,耐过猪在一二个月后甚至终生仍可带毒、排毒,引起健康猪感染发病;(3)近些年典型性猪瘟大为减少,主要发生的长短典型性的温顺性猪瘟;(4)以零星披发为主,没有显著季节性,但严寒季节发病加重;(5)用疫苗免疫后猪仍有发病。


  (二)临床症状。(1)典型性猪瘟:多见于未用猪瘟疫苗免疫的猪和猪群。急性型体温41-42℃,滞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嗜睡、怕冷、有眼屎、包皮积尿、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的圆形出血点。慢性型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后躯摇晃,便秘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出血点及出血斑,耳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形成“僵猪。(2)非典型性猪瘟:母猪泛起不孕、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陆续死亡。猪体内长期带有猪瘟病毒,持续向外排毒,或用疫苗免疫,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三)诊断。典型性猪瘟可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做出诊断。非典型性猪瘟需依赖实验室诊断和动物试验才能确诊。


  (四)防制措施。(1)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猪圈空出后用2%-5%苛性钠或20%热石灰乳涂白消毒。粪尿要定点堆积发酵,病死猪要做深埋等无害化处理。(2)使用的疫苗要合格,要选用猪瘟单苗,并从出厂到使用时全程冷藏贮运;稀释后4小时不要再用。每打针1头猪应换1个经煮沸消毒的针头。(3)一般地区在猪25日龄及65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每次打针疫苗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在仔猪断奶时打针疫苗4头份;配种或怀孕期不要打针猪瘟疫苗。种公猪每年打针2次猪瘟疫苗,均为4头份。在一个猪场内,猪瘟的免疫打针应达到头头不漏。(4)猪瘟发生较重地区,对仔猪可用乳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刻打针猪瘟疫苗2头份,过1-2小时才让仔猪吃奶。乳前免疫后应在猪35日龄和70日龄时再各打针4头份猪瘟疫苗1次。(5)为进步免疫效果,可使用猪瘟牛体反应疫苗或猪瘟淋脾疫苗。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目前该病在我国普遍存在,发病数逐年升高,并可引起7-10日龄以内的仔猪近于100%死亡,成为冬春季节的一种危害严峻的猪病


  (一)流行特点。(1)多发生在冬春严寒季节。(2)各种春秋、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对其他动物无易感性。(3)在猪群中传播迅速,数天内可传遍全场及周边猪场。(4)新疫区常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疫区呈地方流行或间歇性地方流行,又称常在型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低,症状较轻。


  (二)临床症状。哺乳仔猪溘然发生呕吐,急剧水样腹泻,粪便为黄绿色或灰色,有时呈白色,并含凝乳块,气息恶臭。体温在病初升高,腹泻后迅速下降。病猪迅速产生严峻脱水,体重显著下降,被毛粗乱,泛起口渴症状。在发病2-7天内,多数或全部仔猪死亡;日龄越小,死亡越快,死亡率越高。3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低,耐过不死的仔猪发育不良,有的成为“僵猪。断奶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症状较轻,只有1天至数天的减食、腹泻,个别猪有时泛起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水呈黄绿或灰白色。泌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休止。育肥猪及成年猪发病后1周内好转康复,极少死亡,发病后体温一般正常或略低。


  (三)诊断。根据发生于严寒季节,传播迅速,先呕吐后水样腹泻,10日龄内仔猪高死亡率等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用实验室方法。但在诊断中应留意与猪大肠杆菌病、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的鉴别和混合发病。


  (四)防制措施。(1)免疫: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于妊娠母猪产前20-30天免疫1次,以保护出生仔猪,必要时于产前7天再用疫苗免疫1次。新发病区对育成猪也应进行免疫接种。(2)药物治疗:口服抗菌药物如氟哌酸、庆大霉素、磺胺、黄连素、高锰酸钾等,可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症状。腹泻严峻时给收敛性药物,如次硝酸铋矽碳银等;为减轻因剧烈腹泻引起严峻脱水,还可打针适量的阿托品。(3)补水:应首选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温开水1000毫升),让病猪充分饮用,对仔猪1天多次灌服,可拯救不少仔猪生命。(4)留意猪舍保温顺清洁卫生,空气应新鲜,湿度不可过高。


三、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因主要发生在寒冬季节,又俗称冬季拉稀病。新生仔猪感染后常发生严峻脱水和死亡,死亡率可达50%。


  (一)流行特点。(1)只感染猪,各种春秋、品种均可感染发病。(2)主要发生于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寒冬季节。(3)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可达100%,成年猪为15%-20%。(4)传播速度较猪传染性胃肠炎慢,在1个猪场中缓慢传播,常在1个月左右自行休止流行。


  (二)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不论大小猪均可发病,哺乳猪主要表现为呕吐、水样腹泻、脱水,腹泻开始时排黄色黏稠便,以后变成水样便,同时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偏高。一周内哺乳仔猪常在腹泻后2-4天内死亡,致死率约50%;断奶仔猪和育成猪症状较轻,一般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症状更轻。但是,饲养治理前提与应激因素等往往与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有紧密亲密关系。


  (三)诊断。流行特点及临床表现等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确诊需做实验室诊断。


  (四)防制措施。(1)免疫:可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打针,重点给妊娠母猪在产前20-30天时免疫,以保护出生仔猪,减少其发病和死亡。(2)其他事宜可按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


四、猪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等特点。


  (一)流行特点。(1)有显著的季节性,在秋末、寒冬和初春天气严寒多变的季节易发生。(2)各种春秋、品种的猪都有易感性。(3)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人流感病毒可使猪发病,猪可以贮存人的流感病毒并引起人发病,所以猪流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二)临床症状。发病溘然,全群体温溘然升高(40-42℃),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萎靡不振,常卧地不起,有时跛行。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鼻流黏性分泌物,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程一般4--7天,大部门病猪自行康复,极少死亡。但继发其他疾病时,病情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死亡。


  (三)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发病季节和溘然大群发病但死亡率很低可做出初步诊断。应留意的是,近些年单纯的猪流感发病很少,往往并发或继发数种疾病,使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病情严峻,死亡率高。


  (四)防制措施。主要做对症治疗,打针复方氨基比林等解热镇痛药。为防止继发感染可打针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等。预防发病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加强饲养治理,防寒保暖,留意透风,按期消毒,防止与外界的猪、人及禽类、鸟类等接触,以免带入猪流感病毒。


五、猪喘气病


  猪喘气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使病猪的生长减慢约12%,饲料利用率降低20%,而且在抗病力降低或继发其他病原体感染时,会造成严峻死亡。


  (一)流行特点。(1)仅发生于猪,各种春秋、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2)在严寒、多雨、湿润或天气骤变时发病较多。(3)该病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且很难彻底扑灭,除非急性暴发或有继发感染,一般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严峻。(4)繁殖母猪大多带有猪肺炎霉形体,哺乳仔猪都会被传染,断奶仔猪混群可造成相互传染机会,有时可形成急性发病。


  (二)临床症状。急性型多见于新发生该病的猪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呼吸次数可达每分钟120次,张口喘气,口、鼻流泡沫,常呈犬坐姿势,可因窒息而死亡,耐过猪转为慢性型。慢性病猪长期咳嗽,尤以清晨、夜间和驱赶运动及吃食后显著,有时连续一二十次,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后期泛起呼吸难题、次数增加,发气愤喘,这些症状有时显著,有时减轻,病猪消瘦衰弱。我国的很多猪呈隐性型,感染后不表现症状,但用X线检查或剖杀后可以发现该病。


  (三)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的肺部典型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做实验室诊断。


  (四)防制措施。(1)免疫:目前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2种,弱毒疫苗本钱较低,但打针后的猪在两个月内不得使用土霉素等药物。灭活疫苗用度较高,但经济效益较好。(2)药物治疗:可用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等打针液,连用5-7天。还可按每吨饲料拌入土霉素碱粉2000克,或支原净100克+15%金霉素2000克,或泰乐霉素100克+15%金霉素2000克,或交沙霉素100克,连续饲喂2--3周,作为治疗或预防措施,尤其在母猪产前、产后各用7天,可显著减少哺乳仔猪的感染和发病。(3)加强环境控制,坚持带猪喷雾消毒。


六、口蹄疫


  口蹄是由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传染几十种偶蹄兽,人也可无意偶然被感染。口蹄疫在国际和海内都将其列为动物A类或一类传染病之一。


  (一)流行特点。(1)口蹄疫以黄牛等最易感染,猪和羊也可发病。(2)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水疱皮、水疱液传染性最强,病猪排出物(如粪、尿、乳、唾液、精液等)及呼出气体都可散毒。发病初期猪传染性最强,病愈猪带毒可达150天以上。(3)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方式均可传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未损伤的粘膜、皮肤等处感染而发病,空气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可随风传播50-100公里之外,呈远间隔和跳跃式的暴发。(4)幼猪最为敏感,感染后死亡率可达90%--100%。(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发,夏秋高温季节少发或平熄,常呈地方流行性及大流行。


  (二)临床症状。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在蹄冠、蹄叉、蹄踵和吻端皮肤以及舌面、口腔黏膜等处局部红肿、微热、敏感,泛起大小不等的水疱,很快破溃。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难题。有时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也会泛起水疱。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但近几年在猪口蹄疫暴发的初期也有急性死亡的病例,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仔猪尤其是哺乳期仔猪被感染后泛起水疱症状不显著,但因发生心肌炎和胃肠炎,可在短期内迅速死亡,致死率高达80%以上。


  (三)诊断。猪口蹄疫临床特征与猪水疱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为相似,应采取病料送化验室进行确诊。


  (四)防制措施。(1)预防原则是“早、快、严、小。“早为早教育、早普查、早发现,“快为快动手、快扑杀、快消毒、快免疫,“严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小为疫点划小,损失最小。(2)疫苗与免疫:使用血清型相符合的猪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打针免疫时间为:母猪在分娩前一个半月(主要为保护出生仔猪),公猪每年9及12月份;仔猪出生后30--40日龄;肥育猪100日龄再加强一次。(3)发现口蹄疫后立刻隔离病猪和可疑猪,进行严格的关闭、消毒,及对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七、防制猪冬春疾病发生的总原则


  防制猪冬春疫病发生的总原则为:(1)当真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2)保温与透风并重,降低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尘埃的含量,要当真纠正“重保温、轻透风的错误做法。(3)猪舍内用煤取暖时一定要安装烟囱,将燃煤产生的气体及煤尘等排出舍外。(4)产房温度保持20℃左右,初生仔猪用保温箱进行护理,温度保持在25--30℃。(5)猪舍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湿度越大,猪体散失的热量越多,猪患病几率越高。(6)加大饲养密度有助于保温,但密渡过大显著会增加发病率,且往往造成严峻死亡。(7)冬春季更应注重使用全价营养的饲料,增强猪的抗病力,降低发病率。(8)环境控制、免疫和药物预防三者不可缺一,冬季对环境的控制在很多方面更难实施,应充分加以关注。(9)入冬前淘汰弱猪和有慢性病且无饲养价值的猪。(10)入冬后老鼠集中于暖和的猪舍内,应有计划的灭鼠。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冬春 季节 多发 病的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