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胡海加入德康,从一名普通的育种专员做起。五年时间里,他扎根生产一线,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步成长为国家核心育种场的育种主管。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于各个猪舍之间,手中的记录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系谱与数据。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育种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初到尖山时,胡海一度被庞大的育种数据和严格的生产计划压得喘不过气。直到某个加班的晚上,场长走到他身边说:“别一个人扛,在这儿,我们每个人都是育种专员。”那一刻,他真正理解了团队的意义。
尖山的育种团队有一种默契。谁的数据没录完,就有人主动帮忙;谁负责的猪舍临时缺人,同事立刻补上。胡海尤其难忘一次系统突发故障的那个晚上:整个团队没有一人提前离开,大家打着手电,一起核对纸质记录,直到所有数据恢复完毕。“那种彼此支撑的感觉,让我觉得我们是一个真正的整体。”
他逐渐从接受帮助的人,变成带动别人的人。定期组织技术培训、统一操作标准,他把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共识。他说:“没有完美的个人,但可以有越来越好的团队。”
在平凡中寻找突破
育种是一场以细节为单位的长征。2024年,尖山种猪场百公斤校正日龄降至142.1天,德康长白猪甚至达到140.2天;窝均总仔数提升至14.6头。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对极端细节的掌控。
胡海习惯清晨第一批进入选育舍。在柔和的光线下,他会仔细观察仔猪的体型和活动情况,用手轻柔地感知膘情和发育状况。“数据仪器重要,但人的判断永远不能缺席。”即便是剪耳缺这样看似简单的操作,他也坚持必须在合适的光线下核对三次才放过。
他格外看重数据的真实与完整。每个月底的深夜,他常独自留在办公室,逐条核对成千上万条记录。他说:“错一个数,乱的是整个系谱。我们输不起。”
2024年,他带队完成眼肌面积的现场测定,为遗传评估积累了大量一手数据。过程中遇到的猪只配合、设备校准等难题,都被他们一一化解。科学育种,正在从系统报表延伸至生产的每一个角落。
胡海说,育种没有终点。成绩属于过去,问题始终在前方。他依然每天出现在猪舍,依然亲手核对数据,依然给新员工示范打耳标的标准动作。
他相信,专业、团队、坚持,是一切进步的答案。而那座位于群山之间的种猪场,正和他一样,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中,静静书写着德康育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