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脱贫户阿的阿且说,铁骑力士的生猪代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塔普村村民赚钱的积极性,有的老百姓在铁骑力士的代养场内学到了技术,就前往周边村落的猪场,去给别人做技术指导,时常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贺波洛乡塔普村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地处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安宁河断裂带的东侧。境内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且多山地、丘陵。
塔普村辖4个自然村,有村民347户1430人。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77户340人。
过去,塔普村生产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该村大多数人靠天吃饭,以种植花椒、马铃薯、荞麦、玉米为生,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而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大多数人没有致富门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没能摘掉“穷帽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依托,再加上复杂地形,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很少再回来,人口外流严重。
因地制宜,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
2018年,铁骑力士经过在凉山州喜德县多次的调研,把塔普村列为生猪产业扶贫的村落之一,并确立了走“生猪+花椒”种养循环路,将标准化生猪养殖和花椒种植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经多方努力,塔普村与铁骑力士集团签订生猪代养合作协议,由铁骑力士提供猪苗、饲料、技术、管理,走“公司+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由此,塔普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整合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建成了6个自动化代养猪场。
脱贫户阿的阿且说,铁骑力士的生猪代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塔普村村民赚钱的积极性,有的老百姓在铁骑力士的代养场内学到了技术,就前往周边村落的猪场,去给别人做技术指导,时常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贺波洛乡塔普村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地处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安宁河断裂带的东侧。境内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且多山地、丘陵。
塔普村辖4个自然村,有村民347户1430人。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77户340人。
过去,塔普村生产生活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该村大多数人靠天吃饭,以种植花椒、马铃薯、荞麦、玉米为生,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而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在2000元左右。大多数人没有致富门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没能摘掉“穷帽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发展依托,再加上复杂地形,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里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很少再回来,人口外流严重。
因地制宜,激活贫困村“造血”功能
2018年,铁骑力士经过在凉山州喜德县多次的调研,把塔普村列为生猪产业扶贫的村落之一,并确立了走“生猪+花椒”种养循环路,将标准化生猪养殖和花椒种植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经多方努力,塔普村与铁骑力士集团签订生猪代养合作协议,由铁骑力士提供猪苗、饲料、技术、管理,走“公司+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由此,塔普村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整合产业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建成了6个自动化代养猪场。
图为生猪代养场
“我们之所以采取铁骑力士的代养模式,我们是算过细账的。”塔普村村支部书记阿的伍达说,铁骑力士的这种代养模式收益稳定,因小猪本钱和饲料及防疫药物全由铁骑力士垫资,技术也由铁骑力士提供,饲养员只需按照铁骑力士的要求喂养,减少了养殖风险。据阿的伍达介绍,最大的一个代养场占地50亩,年出栏育肥猪达13000余头,其余5个代养场,平均年出栏育肥猪近5000头。
“我们的养猪场全是按照标准化建设的现代化全自动养猪场,1000头猪平时只需1-2人喂养,保温、通风只需按一下开关,产生的猪粪通过干湿分离后,很快就归储发酵,省力得很。”阿的伍达说。
图为生猪代养场
生猪产业实现村强民富,但必须处理好几万头生猪产生的粪水。由此,塔普村在修建猪场的同时,村集体就同时流转了2000多亩地用于种植花椒,实现“生猪+花椒”种养循环,通过配套建设沼气发电,污水将通过管网布局灌溉约2000亩的花椒种植基地。
图为村民采摘花椒
将发酵后的猪粪和沼渣沼液用于浇灌花椒,不仅生态环保,让资源利用最大化,而且种出的花椒品质更优、更生态。“标准化养猪和花椒产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让村民和脱贫户获得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和分红收益,”阿的伍达说。
生猪代养结“硕果”,鼓起村民“钱袋子”
阿的伍达表示,村民们在一件件实事中看到了变化,看到了真正的致富路,参与生猪代养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塔普村村民阿的阿且,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收入却不到2000元。2018年,他与同村几个人一起合作建了一个生猪代养场,如今每年可以从猪场内分红5万余元。
同为塔普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阿的小木呷,2018年和几个当地村民一同建成了一个年出栏四千头的生猪代养场,现一年下来,能从中获利4万余元。
图为生猪代养户参加养殖技能培训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脱贫户阿的阿且说,铁骑力士的生猪代养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塔普村村民赚钱的积极性,有的老百姓在铁骑力士的代养场内学到了技术,就前往周边村落的猪场,去给别人做技术指导,时常还能获得额外的收入。
“山坳坳里搭‘三房’,三个石头支锅庄,无床无被席地睡,房破脊寒围火塘。”这句民谚一度成为大凉山极度贫困的真实写照。而在生猪代养产业的发展下,塔普村村民增收奔小康,建设彝家新寨,改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020年,塔普村生猪代养规模达4万余头。生猪代养项目年产值达2.2亿元,代养收益1600万元(平均每头生猪代养收益达400元),直接带动200户9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140余个,人均年增收17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