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生猪市场整体步入下行轨道,近期出栏价更是跌至阶段低点,行业企业陷入普遍亏损。在此背景下,10月30日晚间牧原股份(002714)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期内公司营收、净利延续双增长,屠宰业务单季扭亏为盈,年度百亿的降负债目标也已超前完成。
财务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牧原股份瞄准海外市场,正加速打开未来业绩增量空间。30日晚间公司管理层在机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港股上市项目正处在中国证监会备案环节,正在按流程推进。
成本优势持续发力牧原前三季度业绩延续增长
2025年1月至9月,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17.90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
“公司当前场线之间的成本离散度进一步缩小,成本在12元/公斤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超80%,在11元/公斤以下的占比在25%左右,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可以做到10.5元/公斤。”牧原股份高管在交流会上表示,今年9月,公司断奶到上市成活率达到93%,全程成活率在87%左右,PSY在29左右,肥猪日增重在880克左右,育肥阶段料肉比在2.64左右。
近年来牧原股份经营业绩持续领先行业,成本把控能力不断强化是重要助力之一。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指标提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猪群健康水平的改善,通过提高后备猪进群标准,改善能繁母猪健康状况,并在蓝耳病、PED等核心疾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从源头提升猪群健康水平;二是人员管理和技术路径的优化,调整现场干部和员工的工作方式,遵循“防大于治”的原则,减少人猪直接接触和非必要的治疗操作,有效降低了疫病扩散风险,同时规范技术方案与管理行为,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药费投入。
公司高管明确,当前生产成绩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将稳步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深挖成本下降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推动行业共同发展。早在2021年,就主动向社会公开低豆日粮配方,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全行业节粮降耗、提质增效。目前,公司正将这一开放理念延伸至智能化养殖、疾病防控等多个领域,与行业伙伴共创价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屠宰肉食业务不断提升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前三季度持续增长的业绩中,屠宰肉食业务板块正不断优化。
“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销售渠道不断开拓、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以及产品结构优化,今年三季度公司屠宰肉食业务板块实现了近几年表现最好的一个单季,成功扭亏为盈。”牧原股份高管表示。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屠宰肉食板块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一是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大型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逐步提升。2025年1月至8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加17.4%;二是公司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稳定合作的客户数量增加,产品价格贴合市场且稳定,并且屠宰与养殖端联动管理,使得猪肉品质不断改善。
截至10月末,该公司屠宰量已经超过2200万头,预计今年屠宰量可以超过2800万头。此外,牧原股份计划于2025年11月启动昆山分割中心的试投产工作。该中心主要功能系通过精加工工艺将产品转化为小包装规格,旨在精准满足华东地区客户群体的定制化需求。根据当前战略规划,项目将继续聚焦B端业务模式,现阶段暂不涉及C端市场拓展计划。
牧原股份高管也在交流会上表示,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公司屠宰量级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市场需求与经营规划,公司会稳步推进已规划但尚未建设的屠宰产能落地。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销售和运营能力,进一步开拓客户,提升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优化渠道结构,加大分割品的销售占比,以增强盈利能力。
财务结构不断优化负债总额持续下降
营收利润保持增长的同时,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水平及整体负债规模也迎来持续降低,财务结构更加健康。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规模已较2025年初减少97.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50%,较年初下降3.18个百分点。从负债结构来看,2025年三季度末相较2025年二季度末,短期借款压降66.48亿元,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压降16.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末负债总额中有应付股利50.04亿元,公司在10月份已完成半年度权益分派。这也就意味着,如考虑10月完成的50.04亿元应付股利,牧原实际负债降低规模已超百亿元,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降100亿元负债的目标。
与此同时,牧原股份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85.8亿元。
“若考虑10月份已完成50亿元权益分派,公司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相比二季度末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降负债总额100亿元的目标。”牧原股份高管在交流会上透露,对于四季度以及明年的降负债规划,公司未制定具体目标,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公司会采取更为审慎的经营策略,优先保证现金流的充裕与安全。但长期来看,公司仍会持续推进降负债的工作,希望能够把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下,具体的实施进展将根据每年的经营情况而定。
国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海外打开增量空间
“在国内,公司已完成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越来越多的场线进入到满产运营状态,未来国内部分的资本开支将呈现下降趋势。在国外,公司希望充分把握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为公司业务开拓新的增长空间。”30日晚间交流会上,牧原股份高管提及。
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业务的发展已由快速扩张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牧原股份财务结构的优化,也标志着公司大额资本开支阶段结束,进入负债结构更好、总负债规模更轻松、运营效率更高的阶段。
在国内业务稳步发展的当下,牧原股份积极关注并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早在今年年初,牧原股份就启动港股发行计划,于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交流会上公司高管表示,公司港股上市项目现阶段处于中国证监会备案环节,正在按流程推进。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除推进港股上市外,近期牧原股份国际化业务也取得新进展。
今年8月末,牧原股份与正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战略规划、业务整合与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在饲料、生猪养殖、屠宰与食品深加工、人才、资本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共同探索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
而在9月末,牧原股份还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此前轻资产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业务合作范围,双方计划在越南西宁省合作建设并运营高科技楼房养殖项目,并配套饲料厂,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60万头,总投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32亿元。
“公司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在越南建设并运营楼房养殖项目。根据内部评估,公司认为将自身的技术及生产体系复制到海外市场,能够取得较好的盈利。因此,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在当地落地项目会是公司未来几年海外资本开支的方向,具体量级将根据海外业务的进展确定。”牧原股份高管表示。
财务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牧原股份瞄准海外市场,正加速打开未来业绩增量空间。30日晚间公司管理层在机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公司港股上市项目正处在中国证监会备案环节,正在按流程推进。
成本优势持续发力牧原前三季度业绩延续增长
2025年1月至9月,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17.90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归母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3.27亿元,归母净利润42.49亿元。
“公司当前场线之间的成本离散度进一步缩小,成本在12元/公斤以下的场线出栏量占比超80%,在11元/公斤以下的占比在25%左右,最优秀的场线成本可以做到10.5元/公斤。”牧原股份高管在交流会上表示,今年9月,公司断奶到上市成活率达到93%,全程成活率在87%左右,PSY在29左右,肥猪日增重在880克左右,育肥阶段料肉比在2.64左右。
近年来牧原股份经营业绩持续领先行业,成本把控能力不断强化是重要助力之一。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指标提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猪群健康水平的改善,通过提高后备猪进群标准,改善能繁母猪健康状况,并在蓝耳病、PED等核心疾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从源头提升猪群健康水平;二是人员管理和技术路径的优化,调整现场干部和员工的工作方式,遵循“防大于治”的原则,减少人猪直接接触和非必要的治疗操作,有效降低了疫病扩散风险,同时规范技术方案与管理行为,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药费投入。
公司高管明确,当前生产成绩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将稳步提升运营效率,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持续深挖成本下降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始终秉持开放共享理念,积极推动行业共同发展。早在2021年,就主动向社会公开低豆日粮配方,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全行业节粮降耗、提质增效。目前,公司正将这一开放理念延伸至智能化养殖、疾病防控等多个领域,与行业伙伴共创价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屠宰肉食业务不断提升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值得关注的是,牧原股份前三季度持续增长的业绩中,屠宰肉食业务板块正不断优化。
“得益于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销售渠道不断开拓、客户服务能力提高以及产品结构优化,今年三季度公司屠宰肉食业务板块实现了近几年表现最好的一个单季,成功扭亏为盈。”牧原股份高管表示。
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屠宰肉食板块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一是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大型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逐步提升。2025年1月至8月,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4870万头,同比增加17.4%;二是公司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稳定合作的客户数量增加,产品价格贴合市场且稳定,并且屠宰与养殖端联动管理,使得猪肉品质不断改善。
截至10月末,该公司屠宰量已经超过2200万头,预计今年屠宰量可以超过2800万头。此外,牧原股份计划于2025年11月启动昆山分割中心的试投产工作。该中心主要功能系通过精加工工艺将产品转化为小包装规格,旨在精准满足华东地区客户群体的定制化需求。根据当前战略规划,项目将继续聚焦B端业务模式,现阶段暂不涉及C端市场拓展计划。
牧原股份高管也在交流会上表示,在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公司屠宰量级预计将保持增长态势,根据市场需求与经营规划,公司会稳步推进已规划但尚未建设的屠宰产能落地。未来公司将持续提升销售和运营能力,进一步开拓客户,提升整体的产能利用率,优化渠道结构,加大分割品的销售占比,以增强盈利能力。
财务结构不断优化负债总额持续下降
营收利润保持增长的同时,牧原股份资产负债率水平及整体负债规模也迎来持续降低,财务结构更加健康。
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规模已较2025年初减少97.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50%,较年初下降3.18个百分点。从负债结构来看,2025年三季度末相较2025年二季度末,短期借款压降66.48亿元,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压降16.9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末负债总额中有应付股利50.04亿元,公司在10月份已完成半年度权益分派。这也就意味着,如考虑10月完成的50.04亿元应付股利,牧原实际负债降低规模已超百亿元,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降100亿元负债的目标。
与此同时,牧原股份的现金流创造能力持续增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85.8亿元。
“若考虑10月份已完成50亿元权益分派,公司三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相比二季度末有一定程度下降,并且已经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降负债总额100亿元的目标。”牧原股份高管在交流会上透露,对于四季度以及明年的降负债规划,公司未制定具体目标,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公司会采取更为审慎的经营策略,优先保证现金流的充裕与安全。但长期来看,公司仍会持续推进降负债的工作,希望能够把资产负债率降到50%以下,具体的实施进展将根据每年的经营情况而定。
国内推动高质量发展海外打开增量空间
“在国内,公司已完成大规模的产能建设,越来越多的场线进入到满产运营状态,未来国内部分的资本开支将呈现下降趋势。在国外,公司希望充分把握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为公司业务开拓新的增长空间。”30日晚间交流会上,牧原股份高管提及。
当前国内生猪养殖业务的发展已由快速扩张期步入高质量发展时期,牧原股份财务结构的优化,也标志着公司大额资本开支阶段结束,进入负债结构更好、总负债规模更轻松、运营效率更高的阶段。
在国内业务稳步发展的当下,牧原股份积极关注并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早在今年年初,牧原股份就启动港股发行计划,于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交流会上公司高管表示,公司港股上市项目现阶段处于中国证监会备案环节,正在按流程推进。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除推进港股上市外,近期牧原股份国际化业务也取得新进展。
今年8月末,牧原股份与正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战略规划、业务整合与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在饲料、生猪养殖、屠宰与食品深加工、人才、资本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共同探索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
而在9月末,牧原股份还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此前轻资产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业务合作范围,双方计划在越南西宁省合作建设并运营高科技楼房养殖项目,并配套饲料厂,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商品猪160万头,总投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32亿元。
“公司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在越南建设并运营楼房养殖项目。根据内部评估,公司认为将自身的技术及生产体系复制到海外市场,能够取得较好的盈利。因此,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在当地落地项目会是公司未来几年海外资本开支的方向,具体量级将根据海外业务的进展确定。”牧原股份高管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