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1.产能高企,供应呈现宽松
2.仔猪销量较好,加大供应压力
3.二育介入,猪价获得支撑
4.屠企以销定产,冻品库存偏低
5.消费略显疲软,拖累盘面走势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市场展望:供应端来说,能繁母猪仍处于绿色区间以上,产能高企,供应端上压制猪价重心整体偏低,但二次育肥的介入,又支撑了价格底部;冬季疫病影响有限,仔猪供应量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屠企以销定产为主,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因此对猪价支撑有限;需求端来看,终端高价接受度低,消费表现偏弱,供强需弱格局,猪价重心偏低,窄幅区间波动。
策略建议:现在整个行业步入“红海”,以后更多的是拼内功,拼基本功,控制养殖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将是行业发展大趋势,建议养殖端各主体结合自身成本在盘面进行套保,获取稳定利润,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导致经营风险。

正文
一、行情回顾
回顾2025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走势,整体来说由于产能宽松压制,价格重心偏低,但由于春节前大猪出清比较彻底,导致标肥价差一度高企,吸引二次育肥的介入,因此生猪底部支撑较为明显,上半年整体呈现出了窄幅区间的低波动特征。
二、供给面:供应宽松,压制价格重心偏低
2.1产能高企,供应呈现宽松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较去年11月份最高点的4080万头,减少了38万头,环比上个月多了4万头,仍高于官方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处于产能绿色区间。官方数据自2024年5月开始回升,按照商品猪滞后能繁母猪10个月出栏来推,2025年3月份是生猪供应逐渐增多的起点。目前能繁产能仍高于官方正常保有量,截至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仍处于供应宽松格局,压制猪价重心偏低运行。
2.2仔猪销量较好,加大供应压力
2025年以来,仔猪出生数处于历年高位,除了繁育体系优化,繁育效率提高等因素外,今年市场频繁传出的冬季疫病影响也有限,导致今年仔猪供应高企,仔猪销量也处于近年来高位,叠加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市场补栏仔猪较为积极,仔猪售价尚可,因此售卖仔猪利润也支撑能繁母猪产能难于去化,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
2.3二育介入,猪价获得支撑
由于年前大猪出清较为彻底,标肥价差一度处于历史高位,叠加猪价重心较低,吸引二次育肥介入,从生猪出栏均重也可看出,商品猪出栏均重处于历年来较高位置,间接说明存在育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底部,但也加大了后市生猪供应,对后市有一定利空。
2.4屠企以销定产,冻品库存偏低
由于屠宰利润表现一般,屠企积极性一般,屠企采取以销定产模式,鲜销率较高,叠加屠企对于后市行情较为悲观,因此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冻品库容率较低,对行情支撑有限。
三、需求面:消费略显疲软,拖累盘面走势
除了周期性影响比较大的年份,生猪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我国节假日的时间点,往往就处于全年季节性位置的起始或者发动位置。总体上而言,五一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都是价格开始拉动的位置。中秋和国庆时间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一个高点,国庆之后,由于短期内消费的下降,生猪价格有下滑需要。春节期间,本来是生猪的需求最高时点,但是由于生猪集中性出栏的影响,往往整个春节的价格都比12月要低,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下年度新低,四季度到春节期间,天气转凉,节假日多,南方有腌腊需求,是传统旺季。整体来看季节性因素利好下半年消费。下半年是传统需求旺季,价格重心一般高于上半年,总体来说,下半年需求方面有支撑,但由于非瘟以后生猪一时间短缺,消费渠道被其他肉类替代,影响持续至今,因此导致现阶段消费替代增多;叠加中国经济仍在缓慢恢复,工地等需求端开工表现一般,消费增加幅度受限。再一点就是,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较前几年加剧,人上了年纪,对于肉类,尤其是脂肪含量偏高的肉类,消费量自然下降,也影响了部分猪肉消费。
从屠宰利润这一指标来看,屠宰利润高企,代表猪肉消费向好,白条价格涨幅大于毛猪价格涨幅;反之,这一指标低迷,代表白条价格涨幅不及毛猪价格涨幅,消费偏弱。近几年这一指标处于较低位置,说明目前消费仍不景气,需求偏弱。
四、成本利润分析:饲料价格波动较大,养殖利润表现一般
4.1宏观局势波诡云谲,饲料价格波动较大
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左右,饲料中主要的成本是玉米和豆粕,2025年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波诡云谲,无论是玉米价格还是豆粕价格波动较大,但饲料端传导到养殖端有滞后性,目前更多是盘面上情绪上的影响。
4.2猪价低迷,养殖利润表现一般
由于今年供应端宽松,猪价整体重心低于去年,叠加饲料价格波动较大,养殖利润表现低迷,利润较低。
五、市场展望
市场展望:供应端来说,能繁母猪仍处于绿色区间以上,产能高企,供应端上压制猪价重心整体偏低,但二次育肥的介入,又支撑了价格底部;冬季疫病影响有限,仔猪供应量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屠企以销定产为主,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因此对猪价支撑有限;需求端来看,终端高价接受度低,消费表现偏弱,供强需弱格局,猪价重心偏低,窄幅区间波动。
策略建议:现在整个行业步入“红海”,以后更多的是拼内功,拼基本功,控制养殖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将是行业发展大趋势,建议养殖端各主体结合自身成本在盘面进行套保,获取稳定利润,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导致经营风险。
1.产能高企,供应呈现宽松
2.仔猪销量较好,加大供应压力
3.二育介入,猪价获得支撑
4.屠企以销定产,冻品库存偏低
5.消费略显疲软,拖累盘面走势
市场展望与投资策略
市场展望:供应端来说,能繁母猪仍处于绿色区间以上,产能高企,供应端上压制猪价重心整体偏低,但二次育肥的介入,又支撑了价格底部;冬季疫病影响有限,仔猪供应量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屠企以销定产为主,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因此对猪价支撑有限;需求端来看,终端高价接受度低,消费表现偏弱,供强需弱格局,猪价重心偏低,窄幅区间波动。
策略建议:现在整个行业步入“红海”,以后更多的是拼内功,拼基本功,控制养殖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将是行业发展大趋势,建议养殖端各主体结合自身成本在盘面进行套保,获取稳定利润,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导致经营风险。

正文
一、行情回顾
回顾2025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走势,整体来说由于产能宽松压制,价格重心偏低,但由于春节前大猪出清比较彻底,导致标肥价差一度高企,吸引二次育肥的介入,因此生猪底部支撑较为明显,上半年整体呈现出了窄幅区间的低波动特征。
二、供给面:供应宽松,压制价格重心偏低
2.1产能高企,供应呈现宽松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较去年11月份最高点的4080万头,减少了38万头,环比上个月多了4万头,仍高于官方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处于产能绿色区间。官方数据自2024年5月开始回升,按照商品猪滞后能繁母猪10个月出栏来推,2025年3月份是生猪供应逐渐增多的起点。目前能繁产能仍高于官方正常保有量,截至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仍处于供应宽松格局,压制猪价重心偏低运行。
2.2仔猪销量较好,加大供应压力
2025年以来,仔猪出生数处于历年高位,除了繁育体系优化,繁育效率提高等因素外,今年市场频繁传出的冬季疫病影响也有限,导致今年仔猪供应高企,仔猪销量也处于近年来高位,叠加今年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市场补栏仔猪较为积极,仔猪售价尚可,因此售卖仔猪利润也支撑能繁母猪产能难于去化,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
2.3二育介入,猪价获得支撑
由于年前大猪出清较为彻底,标肥价差一度处于历史高位,叠加猪价重心较低,吸引二次育肥介入,从生猪出栏均重也可看出,商品猪出栏均重处于历年来较高位置,间接说明存在育肥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支撑了底部,但也加大了后市生猪供应,对后市有一定利空。
2.4屠企以销定产,冻品库存偏低
由于屠宰利润表现一般,屠企积极性一般,屠企采取以销定产模式,鲜销率较高,叠加屠企对于后市行情较为悲观,因此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冻品库容率较低,对行情支撑有限。
三、需求面:消费略显疲软,拖累盘面走势
除了周期性影响比较大的年份,生猪价格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主要是由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和季节性生猪集中出栏所致。我国节假日的时间点,往往就处于全年季节性位置的起始或者发动位置。总体上而言,五一和端午节,作为全年淡季消费的节点,一般都是价格开始拉动的位置。中秋和国庆时间点,往往是全年价格的一个高点,国庆之后,由于短期内消费的下降,生猪价格有下滑需要。春节期间,本来是生猪的需求最高时点,但是由于生猪集中性出栏的影响,往往整个春节的价格都比12月要低,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在高出栏,低消费的影响下创下年度新低,四季度到春节期间,天气转凉,节假日多,南方有腌腊需求,是传统旺季。整体来看季节性因素利好下半年消费。下半年是传统需求旺季,价格重心一般高于上半年,总体来说,下半年需求方面有支撑,但由于非瘟以后生猪一时间短缺,消费渠道被其他肉类替代,影响持续至今,因此导致现阶段消费替代增多;叠加中国经济仍在缓慢恢复,工地等需求端开工表现一般,消费增加幅度受限。再一点就是,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较前几年加剧,人上了年纪,对于肉类,尤其是脂肪含量偏高的肉类,消费量自然下降,也影响了部分猪肉消费。
从屠宰利润这一指标来看,屠宰利润高企,代表猪肉消费向好,白条价格涨幅大于毛猪价格涨幅;反之,这一指标低迷,代表白条价格涨幅不及毛猪价格涨幅,消费偏弱。近几年这一指标处于较低位置,说明目前消费仍不景气,需求偏弱。
四、成本利润分析:饲料价格波动较大,养殖利润表现一般
4.1宏观局势波诡云谲,饲料价格波动较大
饲料成本占生猪养殖成本的60%左右,饲料中主要的成本是玉米和豆粕,2025年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波诡云谲,无论是玉米价格还是豆粕价格波动较大,但饲料端传导到养殖端有滞后性,目前更多是盘面上情绪上的影响。
4.2猪价低迷,养殖利润表现一般
由于今年供应端宽松,猪价整体重心低于去年,叠加饲料价格波动较大,养殖利润表现低迷,利润较低。
五、市场展望
市场展望:供应端来说,能繁母猪仍处于绿色区间以上,产能高企,供应端上压制猪价重心整体偏低,但二次育肥的介入,又支撑了价格底部;冬季疫病影响有限,仔猪供应量加大了供应宽松压力;屠企以销定产为主,分割入库行为较少,因此对猪价支撑有限;需求端来看,终端高价接受度低,消费表现偏弱,供强需弱格局,猪价重心偏低,窄幅区间波动。
策略建议:现在整个行业步入“红海”,以后更多的是拼内功,拼基本功,控制养殖成本以及风险管理将是行业发展大趋势,建议养殖端各主体结合自身成本在盘面进行套保,获取稳定利润,避免价格过度波动导致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