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化州传出“二次育肥猪禁止开票”的消息,给“二次育肥热”浇了盆冷水,被认为是全国最严地方禁令,引发业内热议!而对于二育行为,不同地区的官方也有不同态度,背后有何原因?
广东出现“二育”最严禁令?
2025年春季后,生猪价格最明显的一次上涨出现在4月,主要原因就是二次育肥热度支撑。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7日至4月13日,样本企业出栏生猪流入二次育肥渠道占比为33.54%,为年内最大占比。
不过在近期,广东化州传出“二次育肥猪禁止开票”的消息,给热火朝天的“二次育肥”浇了一盆冷水,引发业内热议。当地动检部门明确要求,所有养殖户必须提前申报二次育肥猪,否则一律不予受理开票——这意味着,未申报的二次育肥猪将失去合法流通资格。
实际上,广东原本就有限制二育行为的政策。根据《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省内经检疫合格的肉猪,除仔猪和种猪外,应当直接运抵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相关部门也表示,无论生猪来源于广东省外调入还是本省饲养,原则上均不得进行二次育肥操作。
鼓励or限制?二次育肥何处去
非瘟之后,随着生猪养殖加速规模化,不少散户转向短周期育肥模式,推动二次育肥常态化。

我们能看到,行业内对于二次育肥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是越来越高的。除了散户,在市场层面也涌现出很多为“专业育肥服务”的机构和公司,还有一些规模猪企、上下游企业也乐意参与到这种转型中来,如中慧农牧在2024年8月曾举办二次育肥盈利新模式启动大会,希望助力用户从自繁自养到专业二次育肥转型中实现双赢。
然而,农业农村部曾规定跨省调运生猪需“点对点”备案且不得更改目的地,不同地区的官方态度也截然不同。
主张限制二育的除了广东,还有不少省份。如山东曾发布通知,自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强调“东部区外超过30公斤的商品猪禁止调入我省育肥”;湖南、江西限定运输路线固定,严禁中途转卖;河北、山西则在疫情高发期直接暂停跨省调运……这些措施,其实普遍并非针对“二次育肥”本身,核心还是为了减少跨区域生猪流动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
也有少见的明确鼓励二育的地方,比如天津武清区在2024年8月曾发布通知,鼓励养殖户从外埠购置二育猪进行短期育肥,甚至还补贴150元/头,为的是确保完成当地“菜篮子”任务指标。

外埠购置生猪补贴
如此看来,无论对二育是鼓励还是限制,根本原因还是要看当地生猪产业的导向和重心——是更要解决产能问题还是控制疫病传播。你所在的地区,二次育肥何去何从?
广东出现“二育”最严禁令?
2025年春季后,生猪价格最明显的一次上涨出现在4月,主要原因就是二次育肥热度支撑。卓创资讯数据显示,4月7日至4月13日,样本企业出栏生猪流入二次育肥渠道占比为33.54%,为年内最大占比。
不过在近期,广东化州传出“二次育肥猪禁止开票”的消息,给热火朝天的“二次育肥”浇了一盆冷水,引发业内热议。当地动检部门明确要求,所有养殖户必须提前申报二次育肥猪,否则一律不予受理开票——这意味着,未申报的二次育肥猪将失去合法流通资格。
实际上,广东原本就有限制二育行为的政策。根据《广东省动物防疫条例》规定,省内经检疫合格的肉猪,除仔猪和种猪外,应当直接运抵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相关部门也表示,无论生猪来源于广东省外调入还是本省饲养,原则上均不得进行二次育肥操作。
鼓励or限制?二次育肥何处去
非瘟之后,随着生猪养殖加速规模化,不少散户转向短周期育肥模式,推动二次育肥常态化。

我们能看到,行业内对于二次育肥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是越来越高的。除了散户,在市场层面也涌现出很多为“专业育肥服务”的机构和公司,还有一些规模猪企、上下游企业也乐意参与到这种转型中来,如中慧农牧在2024年8月曾举办二次育肥盈利新模式启动大会,希望助力用户从自繁自养到专业二次育肥转型中实现双赢。
然而,农业农村部曾规定跨省调运生猪需“点对点”备案且不得更改目的地,不同地区的官方态度也截然不同。
主张限制二育的除了广东,还有不少省份。如山东曾发布通知,自2023年12月1日至2025年11月30日,强调“东部区外超过30公斤的商品猪禁止调入我省育肥”;湖南、江西限定运输路线固定,严禁中途转卖;河北、山西则在疫情高发期直接暂停跨省调运……这些措施,其实普遍并非针对“二次育肥”本身,核心还是为了减少跨区域生猪流动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
也有少见的明确鼓励二育的地方,比如天津武清区在2024年8月曾发布通知,鼓励养殖户从外埠购置二育猪进行短期育肥,甚至还补贴150元/头,为的是确保完成当地“菜篮子”任务指标。

外埠购置生猪补贴
如此看来,无论对二育是鼓励还是限制,根本原因还是要看当地生猪产业的导向和重心——是更要解决产能问题还是控制疫病传播。你所在的地区,二次育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