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猪企收获的一年,更是多数猪企“扭亏为盈”的转折点。对于天邦而言,远不止于此。
这一年,天邦成为继正邦、傲农之后第三个被实施ST的猪企,却又在同年实现逆袭,并于近日宣布“摘帽”。
2024实现扭亏为盈,“ST天邦”摘帽
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为“天邦”),前身为余姚天邦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于1996年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注册成立,创始人为张邦辉和吴天星。
公司于2007年挂牌上市,2013年成立汉世伟,开启生猪养殖业务;2016年成立拾分味道,进军生鲜食品领域。
2017年,更名为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2019-2023年天邦生猪出栏量变化/数据来源:企业报告
天邦的生猪养殖业务扩张迅速,出栏量从2019年243.94万头到2023年711.99万头,实现五年内将近翻三番,规模达到顶峰,年出栏量跃居上市猪企第4名。与此同时,公司负债也持续扩张,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87.03%。
在连续三年扣非净利亏损后,2024年3月,天邦通过了重整议案,拟以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和预重整。
来源:企业公告
2025年3月,天邦发布2024年报,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奋斗成果。
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8.83亿元大幅扭亏为盈。2024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为72.58%,比2023年末的86.73%下降了14.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月29日晚,天邦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4月30日停牌1天,2025年5月6日开市起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简称由“ST天邦”恢复为“天邦食品”。
刀刃向内,持续优化管理和经营策略
从被实施“ST”到恢复,天邦做了什么?
回顾这一年,天邦刀刃向内,持续优化管理和经营策略,追求极致的性价比。
具体来说,公司通过淘汰低产能母猪、优化猪群健康、人员瘦身提质等举措来提升生产效率。
1.大力清退低效闲置产能,共退租母猪场6个、育肥场69个、辅助生产单元88个。
2.大幅减员,员工人数减少2178人。
3.主动淘汰低效能母猪,入群更多后备猪,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从年初26万增加到26.2万,提高母猪更新率。
4.调整优化产能布局,实施“北猪南调”。对北方区域租赁育肥场进行减租退租的同时,增加南方家庭农场养殖规模,实现轻资产低成本运营。
……
利用减员增效、合理控制产能等方式,天邦经营能力持续改善,经营基本面逐步向好。2024年年初至年末公司育肥猪完全成本呈下降趋势,由期初16.57元/kg下降至期末的13.45元/kg,变动幅度18.85%,降幅明显。
2024年1-12月养猪完全成本变化/图源:企业公告
得益于成本持续下降,再叠加生猪价格回暖,公司自2024第二季度生猪养殖业务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全年销售生猪599.16万头,虽然销量同比下降16%,却实现利润7.35亿元,为总体营业收入贡献超六成。
成本同比减少四成/来源:企业报告
刀刃向内,除了剔除非必要投入,还体现在精准把控,即“用在刀刃上”。预重整期间,天邦也竭尽全力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例如,即使在资金最为紧张的时期,仍保障饲料的正常供应及农户贷“零逾期”,这使得公司得以在二季度猪价转暖后保持较高的出栏量,有效扩大盈利。
风险仍未完全解除,继续静心向内修炼
尽管天邦当前暂时摘帽,但风险尚未完全解除。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98.68亿元,资产负债率仍超70%。
2025年2月,天邦获得延期申请许可,将预重整期延长至2025年5月9日。公告也透露,若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的重整申请,天邦或被再次戴帽。
来源:企业公告
不过,正如张邦辉董事长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所言:“从2024年春节开始,天邦经历了血风腥雨的考验,最终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经过这一年的磨砺,队伍更加成熟、更加坚毅、更加专业,能打更大的胜仗了!”
未来,公司将静心向内,继续降本增效。2025年,力争实现650万-710万头的出栏量。同时,通过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各项举措,目标在2025年底将育肥完全成本降至12.8元/公斤以下。
目前,预重整阶段还未彻底结束。结果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