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突然拉涨!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猪价在2月份第一周迎来了快速下跌,一路从16元/公斤以上跌至14元/公斤左右;不过最新消息传来,明日猪价再度开始上涨!
并且,除猪价上涨以外,二次育肥市场也突然火热起来,这是否意味着猪价上涨的预期将提前到来......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猪价拉涨!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202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环比上涨0.7%;其中畜肉类价格同比上涨2.5%,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8%,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猪肉价格的同比大幅上涨,一方面是延续2024年以来的高行情,一方面也是因为春节前夕进入备货高峰期。而随着2月份春节收尾,猪价行情也出现了一路下跌,但令人意外的是,连续多日下跌的猪价突然再度拉涨!
据市场监测,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自上周以来连续多日下跌,一路从16元/公斤左右跌至14元/公斤左右,滑落速度惊人!
猪价的突然下跌,一方面是因为春节假期结束,猪肉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一方面也是因为集团场供应量上升,迅速拉低行情。但也有业内人士反馈,这与北方某集团场猪病爆发有一定关联。
不过,连续两日下跌后,猪价却突然出现上涨信号!
据最新消息,2月11日外三元生猪均价开始大范围上涨,尤其是北方多个地区一夜上涨3-5毛。按理来说,猪价应该正处于下行季节,为何会突然开始拉涨呢?也许跟二次育肥以及怀孕母猪的突然走俏有关。
二次育肥和怀孕母猪升温!
据卓创监测,春节后,需求降至年内相对低点,下游收猪积极性欠佳,市场走货压力较大,猪价下滑。上周末,北方部分养殖端低价补栏二次育肥行为增加,市场成交活跃度上升,支撑猪价上涨,各省份涨价幅度在0.05-0.30元/公斤不等。
机构分析还指出,二次育肥的升温除了猪价影响以外,还跟仔猪价格高涨有关,上一周全国多地的7公斤仔猪价格高达550~580元/头,过高的补栏成本让养殖亏损的风险直线上升,反观标猪价格却相对较低,综合导致空栏猪场转为选择二次育肥。
从外购仔猪到二次育肥的转变,体现出行业对周期的敬畏,以及对短平快经营模式的认可。
自2021年以来,养猪业经历了三轮猪价低谷,分别是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全年,在这三轮低谷中外购高价仔猪频繁出现行情踏空,导致亏损严重;反观二次育肥却多次实现快速盈利。
因此,在当前高价仔猪的刺激下,养殖户开始转向二次育肥也情有可原。并且,当下二次育肥对应的出栏时间将在五一前后,到时候猪肉消费能力有所提升,或带动猪价回暖,2024年猪价正是从5月开始显著上升。
不过根据南方某集团场销售经理透露,近期怀孕母猪的热度也有所上升,并且大多是购买5-9胎高孕龄的母猪,生产完后直接淘汰。
对于这一操作,他认为也是行业如今追求“短平快”经营模式的体现,因为如果购买青年母猪,所对应的生产周期更长;而直接淘汰则体现了对成本把控的警惕。
实际上,2024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78万头,已经来到绿色产能区间的边缘!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2743万头,已连续三个季度回暖,整体增长一千多万头!
这都直接表明生猪产量的上升,再加上当下面临着仔猪和饲料成本上升的挑战,养殖场为了降成本、控风险,多种经营模式并存的现象自然增多!
实际上,从成本竞争维度审视,同等规模猪企或猪场在饲料、动保、设备、生物安全防控等投入品成本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并且几乎已经没有再下降空间!反观,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组织生产、行情把控、平台赋能、差异化竞争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却参差不齐,而这些恰是猪场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在生猪行情微利背景下,也唯有凭借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经营管理的颗粒度,向管理要效益,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才能助力猪场穿越低迷周期,实现稳健盈利与持久发展,这也是规模猪企竞争中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