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母猪?这一言论近期陆续出现在行业人士的口中。当前,最新的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数据是10月末的4073万头,按照这一说法,未来将直接淘汰一半的产能!若是从养殖端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消费端猪肉消费的持续下降,来进行供需变化的分析,会发现这可能的确不是“耸人听闻”……养殖户们或将长期面临激烈的“生存大战”。
行业众人谈: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能繁母猪?
早在7月,德康执行董事长王德根就说过,未来10年后能繁母猪调控目标可能就是2000万。
王德根认为,现在行业所说的“过剩”,是低水平的过剩。如果新质生产力能落地,行业生产效率再提升,每个企业一头母猪能产3吨肉,2000万头母猪都是足够的,而且到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就不会亏。
兆丰华集团总裁范伟则在10月底的行业会议上直接指出:猪业产能过剩40%,最终要淘汰60%。母猪要从4000万头下降到1500~2000万头。
扬翔股份总裁施亮在11月的行业会议上谈到,中国生猪产能在未来一定是严重过剩,按照人均消费来说,真正需要的母猪产量可能2000多万头就足够了。
近日,福建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也在接受猪场动力网采访时也表示,未来行业竞争会很激烈,“现在全国母猪群4000万头,我个人估计十年之内,随着消费量减少和母猪生产性能提升,最终只要1500~2000万头即可,产能要缩减一大半,没有高质量发展,没有增效降本,只能被行业淘汰。”
可以看到,行业人士普遍都是基于当前产能过剩、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猪肉消费的减少,得出了这一共识。其中,生产和消费对应的正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从两方面具体的数据变化来看看。
养殖端:部分头部养殖企业PSY提升2%
近年来,行业在发展,技术也在发展,整体的生产水平必然是不断提升的。尤其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以来,各大企业全面引进高产品种(基因),量化、批次化的生产标准和流程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成绩。
直接来看决定养殖效益的第一要素——PSY水平(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据农民日报11月文章,近几年母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今年以来PSY比去年又提高约0.6头,后续生产相同数量的仔猪所需的母猪存栏量将更少。
而据卓创资讯监测,2024年部分头部养殖企业PSY提升2%,2025年计划提升1%。
具体到猪企来看,在猪场动力网10月的相关文章:14家猪企养殖成绩PK!最高PSY超29,最低料肉比2.55,牧原成本重回第一曾总结了13家上市猪企的PSY,其中10家猪企的PSY都已超过25,最高超29。
要知道在十多年前,PSY超20都是国内猪企难以想象的成绩,而现在目标已经来到了30。
根据一些猪企最近披露的新数据,这一指标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牧原股份8月的PSY是超28,而10月的PSY已经接近30;京基智农8月PSY为25.5,9月约为26。
消费端:未来10年猪肉消费年均减少0.5%
再说说猪肉的消费。大家很明显能感受到,过去几十年里,猪肉的消费占比一直在持续下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肉类表观消费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65.6%下降到2023年的57.8%;同时期禽肉消费占比稳步提升,从20.2%增至25.5%。
可以看出,禽肉消费正在慢慢替代猪肉。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人士认为,现在猪肉消费占比可能还要比官方数据更低。
过去20多年猪肉消费占比下降了约8%,那么未来10年呢?
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在未来10年肉类消费量保持增长的趋势下,猪肉消费总量仍将有所下降,主要是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预计2033年猪肉消费量下降至5479万吨,比基期减少5.0%,年均减少0.5%。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在展望期内,猪肉产量将总体下降并稳定在5400万吨左右——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5794万吨。
激烈竞争下,被淘汰的会是谁?
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3万头,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已经是当前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4%,进一步接近了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
而因为2024年养猪利润可观,养殖端补栏积极性还在提升。截至10月底,卓创资讯监测2024年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增幅为11.61%,部分散户同样存在补栏母猪的情况,或为2025年生猪市场带来供应压力。
按照本文上述观点,当前产能仍是过剩的,如果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母猪,那么,被淘汰一半的产能将从何而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核心和本质还是在于效率和成本的比拼,而大集团和家庭农场将各有优势。对此,你怎么看?
行业众人谈: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能繁母猪?
早在7月,德康执行董事长王德根就说过,未来10年后能繁母猪调控目标可能就是2000万。
王德根认为,现在行业所说的“过剩”,是低水平的过剩。如果新质生产力能落地,行业生产效率再提升,每个企业一头母猪能产3吨肉,2000万头母猪都是足够的,而且到那个时候很多企业就不会亏。
兆丰华集团总裁范伟则在10月底的行业会议上直接指出:猪业产能过剩40%,最终要淘汰60%。母猪要从4000万头下降到1500~2000万头。
扬翔股份总裁施亮在11月的行业会议上谈到,中国生猪产能在未来一定是严重过剩,按照人均消费来说,真正需要的母猪产量可能2000多万头就足够了。
近日,福建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郑新平也在接受猪场动力网采访时也表示,未来行业竞争会很激烈,“现在全国母猪群4000万头,我个人估计十年之内,随着消费量减少和母猪生产性能提升,最终只要1500~2000万头即可,产能要缩减一大半,没有高质量发展,没有增效降本,只能被行业淘汰。”
可以看到,行业人士普遍都是基于当前产能过剩、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猪肉消费的减少,得出了这一共识。其中,生产和消费对应的正是供求关系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从两方面具体的数据变化来看看。
养殖端:部分头部养殖企业PSY提升2%
近年来,行业在发展,技术也在发展,整体的生产水平必然是不断提升的。尤其是规模化生猪养殖发展以来,各大企业全面引进高产品种(基因),量化、批次化的生产标准和流程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成绩。
直接来看决定养殖效益的第一要素——PSY水平(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据农民日报11月文章,近几年母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今年以来PSY比去年又提高约0.6头,后续生产相同数量的仔猪所需的母猪存栏量将更少。
而据卓创资讯监测,2024年部分头部养殖企业PSY提升2%,2025年计划提升1%。
具体到猪企来看,在猪场动力网10月的相关文章:14家猪企养殖成绩PK!最高PSY超29,最低料肉比2.55,牧原成本重回第一曾总结了13家上市猪企的PSY,其中10家猪企的PSY都已超过25,最高超29。
要知道在十多年前,PSY超20都是国内猪企难以想象的成绩,而现在目标已经来到了30。
根据一些猪企最近披露的新数据,这一指标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如牧原股份8月的PSY是超28,而10月的PSY已经接近30;京基智农8月PSY为25.5,9月约为26。
消费端:未来10年猪肉消费年均减少0.5%
再说说猪肉的消费。大家很明显能感受到,过去几十年里,猪肉的消费占比一直在持续下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消费占肉类表观消费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65.6%下降到2023年的57.8%;同时期禽肉消费占比稳步提升,从20.2%增至25.5%。
可以看出,禽肉消费正在慢慢替代猪肉。同时,也有一些行业人士认为,现在猪肉消费占比可能还要比官方数据更低。
过去20多年猪肉消费占比下降了约8%,那么未来10年呢?
根据今年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在未来10年肉类消费量保持增长的趋势下,猪肉消费总量仍将有所下降,主要是受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预计2033年猪肉消费量下降至5479万吨,比基期减少5.0%,年均减少0.5%。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在展望期内,猪肉产量将总体下降并稳定在5400万吨左右——这一数据在2023年为5794万吨。
激烈竞争下,被淘汰的会是谁?
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3万头,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已经是当前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4%,进一步接近了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
而因为2024年养猪利润可观,养殖端补栏积极性还在提升。截至10月底,卓创资讯监测2024年196家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累计增幅为11.61%,部分散户同样存在补栏母猪的情况,或为2025年生猪市场带来供应压力。
按照本文上述观点,当前产能仍是过剩的,如果未来只需要2000万头母猪,那么,被淘汰一半的产能将从何而来?
有业内人士认为,核心和本质还是在于效率和成本的比拼,而大集团和家庭农场将各有优势。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