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本土猪养殖增速加快,地方猪产业开发未来可期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2024-06-13 10:27:49| 查看:

  比价格、比规模、比性能、比瘦肉率、比开发程度以及资本富集程度,地方猪都难以与洋猪媲美,这早已成为压在中国猪业心头的沉疴。近年来,由于消费乏力、疫病影响,加之市场开发误判,不少地方猪养殖企业黯然离场,早已是公开的事实。

  可是,又不得不承认,地方猪种是保障农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农业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资源。




  地方猪的保种开发

  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共有141个猪品种,其中地方猪种85个。

  其中,沙子岭猪原产于湘潭市,是湖南省种猪数量最多的优良品种,目前沙子岭猪的保种选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宁乡猪,原产于长沙宁乡市流沙河、草冲一带,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是中国四大地方名猪种之一。

  大围子猪是长沙市长沙县的一个著名地方品种,曾以良好的生产性能和肉质享誉全省及邻近省区。

  虽说这些地方猪特色鲜明,品种优良,但仍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在愈演愈烈的瘦肉型猪市场格局下,显得非常被动。

  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专家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委员方美英,援引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集中饲养的地方猪群体规模为267.57万头,能繁母猪95.08万头。按照2023年4季度末生猪存栏43422万头和能繁母猪存栏4142万头粗略计算,地方猪分别占比0.6%和2.3%。

  地方猪的保种开发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早期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不科学性。方美英称,不仅是发达国家,即使是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都一样。如,保种群体特性如何保存,近交程度如何控制;杂种优势如何利用,以及各地方独特猪种特色是否深度揭示等都是问题。




  沙子岭猪产业成为

  全国学习的标杆


  沙子岭猪作为湘潭本地特色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瘦肉率较高、肉质鲜嫩、营养价值和医学价值高等特点,是我国养猪生产中极为珍贵的遗传资源。

  2023年5月,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畜牧总站联合发布2022年“十大畜禽遗传资源转化典型案例”。沙子岭猪产业以“创新引领延链强链”典型入选,成为全国学习的标杆。

  湖南农业大学湘潭沙子岭猪研究院院长、湘潭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吴买生可谓为沙子岭猪付出了一辈子,他亲历了沙子岭猪40年的保种历程。

  吴买生总结,40年来,保种工作首先离不开政府部门重视、保种经费保障。上世纪80年代,湘潭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保种费2万元及平价饲料粮指标,后来不断增加保种经费,2023年增加到了每年70万元。

  其次,保种队伍稳定、保种措施精准。保种过程中,随着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保种方式。保种前期(1984年—2010年)采用“保种场小群体保种﹢农户分散保种”方式;保种中期(2011年—2018年)采用“保种场大群体集中保种”方式;保种后期(2019年以来)采用“保种场大群体保种﹢产区农户分散保种﹢遗传材料冷冻保存”三位一体方式。

  第三,开展种质创新、推进产业开发。保护是基础,创新是关键,开发是目的,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实现资源的永续保存和利用。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勇表示,湘潭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沙子岭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品种资源保护、种质特性研究、养殖技术优化、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形象塑造、美食文化体验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以沙子岭猪为育种素材,历时12年科技攻关培育的湘沙猪配套系,2020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湘潭在地方猪种质创新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助推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吴买生说,对于育种技术的研究不会止步,将开展体细胞克隆等保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下一步对湘岭猪新品种选育的重点,是通过表型选择和分子选择纯合选育群毛色,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和分子育种技术进一步选育提高生产性能,研究湘岭猪高肉质、高繁殖力的分子调控机制,开展湘岭猪新品种配套技术研究等工作。据称,湘岭猪新品种预计在2029年前申请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放眼国际,早在50年前,欧美发达国家就已完成脂肪型猪向瘦肉型猪育种的转变,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他们又初步完成瘦肉产量型向瘦肉质量型育种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以高科技为先导,地方猪种资源为基础的。目前,这两方面我们都已具备。

  猪肉,不仅是全球肉类消费中的主要种类,也是我国居民消费中的主角,而且未来10年也一样。《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预计,未来十年,猪肉消费虽然下降,但仍占到肉类总消费的50%以上。

  换句话说,未来对猪肉消费的需求将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既然数量需求稳定了,品质需求无疑将成为下一个增长极。猪肉供给也要向品质猪肉供给转变,那是不是可以说中国地方猪开发的春天已经来临?

  对此,吴买生表示,可以预期,外三元猪增长趋于平缓,本土猪养殖增速将加快。肉类消费市场正在进入优品时代,包括沙子岭猪在内的地方猪产业开发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