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今年以来,中国的肉类“朋友圈”不断扩容。从传统的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已经扩展到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法国、俄罗斯等新兴的准入国家。
在进口效应叠加需求端因素下,中国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62.11元,比年初每公斤70元的价格下跌了8元左右。
面对中国肉类进口市场越来越多的新卖家,近日,美国肉类出口协会(USMEF)亚太地区副总裁杨智惠在2024 SIAL西雅国际食品展期间接受第一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进口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谷饲牛肉(grain-fed beef)。尽管从中国牛肉的进口份额来说,美国牛肉占比不大,但其中的谷饲牛肉大部分由美国供应,我们并不是和草饲的牛肉来竞争的,我们希望给中国消费者在进口牛肉选择上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当前,猪肉仍然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不过牛肉的消费也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在稳步上升。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我国进口牛肉100万吨,同比增加22%。2023年全年我国累计进口牛肉273.74万吨,与2022年全年牛肉进口量268.99万吨相比,增幅为1.77%,再创年度新高。进口来源国方面来看,我国进口牛肉市场的六大主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巴西(43%)、阿根廷(19.25%)、乌拉圭(10.03%)、澳大利亚(8.27%)、新西兰(7.53%)和美国(5.7%)。
杨智惠表示,美国在中国牛肉进口市场份额中占比6%不到,但增长空间巨大。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是美国牛肉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前两位分别是韩国和日本;去年美国往中国大陆出口的牛肉约为18.9万吨,贸易额约为16亿美元。就细分种类而言,美国是中国谷饲牛肉的第一大来源国、冰鲜牛肉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
在猪肉贸易方面,杨智惠介绍道,中国去年是美国猪肉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墨西哥。“去年美国的猪副产品(猪脚、猪心等)出口中国约在50万吨左右,贸易额约为12.4亿美元。”她说道,“美国猪肉出口到中国的构成中,大部分是猪副产品。单从猪副产品来说,美国是中国猪副进口的最大来源国,占比28%。”杨智惠对记者强调,中国市场对于美国整个猪肉产业来说非常重要。
杨智惠进一步介绍,上述猪肉贸易数据与2022年相比趋势是增长的,尤其是猪副产品方面增幅显著。“但牛肉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她说道,“一方面与中国整体的牛肉进口价格下降有关,另一方面美国牛肉正处于周期阶段,即当前美国国内的牛肉产量开始减少。作为牛肉消费大国,美国牛肉的减产对于出口影响呈放大效应。”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牛肉出口量预计1190万吨,同比增长1%。牛肉出口量名列前五的国家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阿根廷。其中,美国牛肉今年出口约为129万吨,下降6.3%。
不过,杨智惠强调,去年不仅仅是美国出口到中国的牛肉量减少,出口到全球其他市场的量也在减少的,“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美国牛生长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人会误解,以为美国谷饲牛从出生就开始吃谷物,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她解释道,通常而言,美国的牛前期在草地上进行放牧,在最后阶段进行谷饲育肥,因此需要‘看天吃饭’。
看好这些机遇
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很多渠道中,比如以山姆、开市客为代表的零售渠道,以及在餐饮中的烧烤、火锅中,都能见到美国谷饲牛肉的身影。
杨智惠还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对消费者普及美国谷饲牛肉的相关信息外,现在还看到美国冰鲜牛肉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以前在中国的火锅连锁店中,以冷冻的牛肉为主,现在也有客户使用美国的冰鲜牛肉。大家对冰鲜牛肉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根据美国肉类出口协会的分析,美国牛肉产量基本10年一个周期。对于美国牛肉的周期性波动,杨智惠对第一财经表示,美国企业正通过提供口感类似的次优牛肉部位、发力中国的预制菜市场等,希望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实现突破。
“对于美国肉类企业而言,在中国市场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有增长的潜力。”杨智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