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会访谈丨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应对猪周期,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

来源:新京报 2024-03-11 10:45:54| 查看: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带来了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要加大养猪技术创新,支持合成生物研发,走绿色发展之路。秦英林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周期挑战和国内外水平差距都是行业发展机遇,从业者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中国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走中国特色道路,不能照搬国外方法,更不能走老路。

  新京报:从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至今,国内养猪行业出现了哪些历史性变化?

  秦英林:我们感受到的变革有五个方面。首先是生产模式变革,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外部环境的压力让行业快速向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其次是装备变革。由机械装备升级为智能装备,空气过滤、排风除臭在业内已是标配。

  再者是技术变革,特别是疫病防控技术,我们在如何赶上甚至超越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上找到了路径,需要快速落地变现,一旦实现,行业生产水平将实现大跨越。另外是效率提升。我们的生产成绩预计很快会和国外先进水平达成一致。最后,猪肉品质也获得了更大提升。

  新京报:今年两会你建议要加大支持合成生物。之前你也说合成生物是今年最想干的核心事情。这对养猪业有哪些帮助?

  秦英林:我国每年进口上亿吨大豆,养猪消耗占近四成。豆粕用量几乎是欧美的2倍到3倍,背后原因是技术和装备差异。2021年,牧原和西湖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聚焦合成生物前沿技术研究,用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替代大豆,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合成生物创新能摆脱养猪对大豆的依赖,最少能减少2000万吨大豆消耗,节省1.5亿亩大豆种植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小品种氨基酸作为豆粕替代品,也能对大豆价格起到一定平衡作用。

  新京报:作为头部企业,你如何看待当下养猪业亏损期?

  秦英林:从全周期的思维来看,2023年的亏损属于正常,符合经济规律。如果某一年行业利润非常高,一定会吸引更多资本进来,导致产能过剩、价格降低、行业亏损等。我们要尊重市场、敬畏周期。周期波动有高有低,但最终必然是行业进步。即便在低谷,也能看到很多发展机会。

  猪周期谁也回避不了。企业应对猪周期,要保持定力,向内自求,向下扎根,向上突破。2022年,牧原提出从“技术元点”发力,在饲料、养猪各个环节“死磕”技术,发现每头猪的成本还有600元下降空间,这也是我们未来努力的目标。牧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坚持长期主义,依靠技术创新深挖成本空间。

  新京报:你曾比喻当前发展似在无人区前行,今年的建议也多与创新有关。你认为,中国养猪业未来发展靠什么?

  秦英林:经历行业低谷,我国养猪业正从向数量要效益变为向质量要效益,从靠投资拉动变为靠创新驱动。

  我们最大的感悟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养猪行业很传统,但技术很前沿。如果没有创新,只是重复地建设、生产、劳作,是劳而无功。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可能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利润,但还是要持续深层次地做,这样才能推动发展。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养猪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就是机遇。我们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效率提起来、成本降下去,让消费者享受物美价廉的猪肉食品。

  我认为,中国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走中国特色道路,不能照搬国外的方法,更不能走老路。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是正常的,走在老路上,我反而会恐慌,所以对中国养猪业的前景,我一直充满信心。未来中国养殖业格局应该是提质增效、物美价廉和绿色发展共存。

  新京报记者王思炀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相关阅读 猪周期 长期主义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