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最冷猪周期,生猪养殖行业何时才能看到上行的希望?
来源:界面新闻 2024-01-02 14:34:53| 查看:
次
2023年已接近尾声,生猪市场并没有像众多预测那样,迎来反弹。“每头猪亏了200多,”养殖户老李叹气,“老看着专家说下半年猪价就能涨起来,这年底了还是这样。”
老李说,本来他的养殖规模已经快到5000头了,因为亏损,今年下半年不得不将产能缩小到不到1000头。过了今年,老李打算先暂停下,“去大型养猪场打打工。”
和老李一样,昔日的大型养殖公司也有熬不下去的。2023年12月29日,随着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正邦科技也正式易主,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双胞胎农业。
而就在2020年,正邦产能曾直追牧原,排全行业第二。随后正邦喊出“年出栏超2000万头”的口号,也曾雄心壮志地定下产能目标——2021~2023年生猪销售数量分别不低于2000万头、4000万头、6000万头,远超温氏、赶超牧原!
然而,仅仅一年后的2021年,正邦就迎头撞上了国内养猪历史上最漫长的周期,生猪价格直线下滑,仅2021年,正邦就亏损188亿。而前期大规模扩张也导致正邦负债高企,资产负债倒挂,最终于2022年后资金链断裂,破产易主。
本轮周期有什么不一样,何以如此漫长,生猪养殖行业何时才能看到上行的希望?
猪企日子难过
2021年以来,生猪养殖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除了2022年4月到2022年10月,生猪价格仅维持6个多月的上升期外,其余月份价格都在周期底部徘徊。2023年平均猪价在14—15元/公斤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线,本轮周期亏损期超过了15个月。
在此之下,养猪企业纷纷亏损,现金流和负债都处于历史高位,压力巨大。
根据上市猪企公告,上半年21家上市猪企营收合计约3190亿元,合计亏损约168亿元。
21家企业中,海大集团和京基智农是虽然是盈利的,但二者盈利部分分别依赖的是饲料和地产业务。
温氏股份亏损46.89亿元,亏损额最大,其次新希望、牧原股份,分别亏损29.83亿元和27.79亿元。
此外,天邦食品、唐人神、天康生物、华统股份、东瑞股份、罗牛山净利润下滑都在300%以上。
到了第3季度,虽然海大集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禾丰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实现利润正增长,但季度盈利难改整体亏损走势。
此外,截至2023年上半年,21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已超过4500亿元,截至2023年9月末,18家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8.41%,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食品的负债率超过80%。
为了应对资金压力,上市猪企不得不减少开支,下修生猪出栏量,以及通过融资、变卖资产,甚至破产重整等方式度过难关。
龙头牧原股份近期表示,2023年、2024年的资本开支将和2022年保持一致,甚至低于2022年。此外,2022年末,主要上市猪企在建工程余额同比下降14.4%,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截止2023年9月底,主要上市猪企在建工程余额433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5.5%。
在生猪出栏量方面,今年以来,多家上市猪企陆续下修2023年出栏目标。
其中,出栏量最大的牧原股份出栏目标下修至6500-7100万头,前10月出栏生猪5189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73%-80%;温氏股份出栏目标下修至2600万头,前10月出栏生猪2072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80%;新希望出栏目标下调至1850-2000万头,前10月出栏生猪1453万头,出栏目标完成率73%-79%。
在节流外,多数猪企纷纷发布融资计划,以备“过冬”。
2022年12月末,牧原股份以39.97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牧原集团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60亿元,所募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023年12月5日,牧原股份又在一夜之间发布30份公告,发布了包括银行授信、短债融资在内的超过1400亿额度的超级融资;
温氏股份早在2021年,就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92.97亿元,其中27.7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稍早前的11月20日,天邦食品抛出定增方案,计划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27.2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数智化猪场升级项目”,7.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1月末,新希望抛出巨额定增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3.5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以及偿还银行债务,投入募资金额分别约为36.46亿元、15亿元和22.04亿元。
在而今年7月份,新五丰定增项目获成功,其以7.22元/股的价格募集资金17.7亿元,除向资产重组方支付对价,投入标的公司项目建设之外,其中7.7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此外,东瑞股份也在年内推进了10.33亿元的定增方案。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措施还不能使一些企业完全脱困,“断臂”、“卖子”也成了猪企求生存的方式。
今年11月份,傲农生物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吴有林计划转让其所持傲农生物不超过1.52亿股公司股份,转让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而这已不是傲农第一次通过转让股权来解决债务难题了。此前的2023年7月11日,傲农生物曾以3.91亿元对价向漳州国资转让了傲农生物5.05%股权。
傲农的困境难解,12月初,傲农公告将迎来大北农6亿元枢困资金,如计划完成,傲农生物将易主,委身于大北农,然而随后,大北农尚未进场调研,吴有林等一致行动5.95%股份又被司法冻结和司法标记,最终导致该枢困计划难以落地显化。
2023年9月26日,天邦食品也以不超过16.5亿的交易对价,出让其旗下核心资产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简“史记生物”)不超过30%的股权,所获交易价款主要用于补充公司现金流。而此前的2022年6月,天邦食品已以10.2亿出让了史记生物51%股权。
在转让资产方面,新希望则将闲置猪场的处置作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自2022年底至今,已将川渝地区18个猪场项目转让给了当地国资,回笼资金20多亿元。此外新希望还寻求与山东、河北地方国资方面合作,将相关猪场资产进行盘活处置。
周期难题何解
为何此次周期下行如此漫长,周期难题是否还能有解决之道?
所谓猪周期,是对生猪养殖行业供给与需求周期性失衡的表述。是猪肉价格跟随养殖公司(养殖户)生猪出栏量涨落的一个波动周期。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传统猪周期的形成,基本动力就是产能增减引发的价格波动。而中小养殖户在亏损时退出,在盈利时进场,是造成产能增减的主要原因。
徐洪志表示,但本轮猪周期开始时,产业规模化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小养殖户数量远少于往年。规模化进程加剧了供过于求的现状,导致价格长期疲软难振,而企业自身实力的扩张又强化了其抗亏损的能力,以往猪周期在亏损的情况下,通过淘汰散户和小企业来快速去产能,进而调节猪价的市场机制已经接近失效。因此本轮猪周期形成的过程中,大型企业的贡献度是远大于中小养殖户的。
在超长周期的影响下,多家大型养殖企业都把“穿越周期”、“熨平周期”挂在嘴上。对此,徐洪志表示,不可能所有大企业都能穿越周期、熨平周期。作为行业来讲,只有去产能才能度过周期,参考历史经验,本轮去产能幅度至少应在10%左右,供需才能基本平衡,而截至年底产能去化也只有5%。去产能速度太慢,又加剧了企业困境,大家都在等别人倒下,成为正邦第二,自己才能解套。
朱增勇也认为,穿越猪周期也靠生产成本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价值链的不断完善,如果猪价下行周期,势必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的企业。
记者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各养殖企业的生猪销售价格基本在14元/公斤左右。而即使业内成本控制最好的牧原股份,养殖成本也是15元/公斤——这就意味着生猪价格已经低破了养殖成本线。
产能决定了价格,但现实是去化缓慢,没有企业愿意主动去产能。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界面新闻称,如果要降产能,那么就意味着企业要将固定资产投入进行有效出清,否则就会造成损失。
如何终结本轮周期中,生猪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的局面?主动去产能不可行的情况下,养殖企业在哪种情况下会主动降产能?
徐洪志称,结束猪价低位徘徊,根本决定因素就是去产能要到位。在现金流快要出问题,同时又认识到猪价反转遥遥无期的情况下,企业会主动去产能。但目前企业主动去产能的意愿还是比较弱。因为猪周期已经在磨底阶段持续了一年,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价格反转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了。
对此,朱增勇表示,越大猪企越难主动去化,更多是稳产。小型养殖企业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受资金压力等问题影响,已经开始主动去化了。
徐洪志也表示,行业亏损持续时间过长,成本控制较差的企业也会被迫去产能,也就是行业内卷的最差局面。
微利时代已来
近期,秦英林在多个场合公开提出了对国内养猪行业的阶段看法,他表示,未来,养猪行业的低利润将成为常态,养猪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在徐洪志看来,接下来,企业要做的大致有几方面,一是,继续降本增效,切实把成本降下来;第二,做好资金链管理,不要为赌市场回暖而盲目压栏甚至逆势扩产;第三,猪场净化和疫情防控。这些工作都是长期的,如果以前没有认真对待,现在临时抓,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朱增勇也表示,较强的生物安全水平和较高的成本竞争力是企业应对接下来养猪微利时代必须具备的要素。
的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猪企在2023年以来的机构调研中数次提及,公司主要工作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管理好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水平。
按照秦英林的说法,养猪业进入微利期。生猪养殖行业要依靠产业链、精细管理来获取利润
未来靠什么活下去?近期温氏股份董事长温志芬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养猪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让我们能够活下去的是成本,能够把成本降到平均水平以上,甚至是社会领先水平,就能够活下去。”
温志芬还称,“我们相信猪是有周期的,但周期还准不准值得思考”,“当前温氏富裕产能实际上很大部分还没建或者建了一半,我们应该思考其风险与机会,看值不值得投资。”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所有养猪企业中,牧原的养殖成本是最低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接近15.0元/kg以下,牧原股份对标丹麦养猪业,提出头均600元的成本挖潜目标。
近期,大北农集团董事长邵根伙对此也表示,未来养猪业会发生彻底改变,“我觉得未来养猪业的业态会发生彻底改变,这是挑战也是无限的机遇。”
邵根伙称,“当前的农牧业发展存在养殖业过于现代化,而种植业过于落后的问题。种养未结合,致使养猪业降本增效的根本问题难以解决等。”
他表示,丹麦小单元大组织的方式,种养结合、依地配养的路径以及类似合作社的利益共享机制给予我们养猪模式探索的重要启示。
在认清行业的变局之时,即将来临的2024又具体是何种局面?
对此朱增勇称,今年以来,企业已经对能繁母猪产能进行了去化,随着能繁母猪产能平稳去化,预计明年下半年供需形势将会好转,生猪市场逐渐有望实现温和回升,但总体将会处于窄幅震荡。
徐洪志表示,明年的总基调产能会继续缓慢去化,猪价在第二季度或下半年开始,将有明显反弹。而因2023年开始的去产能效果将在供应端有所体现,表现为商品育肥猪供应量逐月降低,同时今年下半年以来的疫情扰动也会减弱供应压力。但对价格高点和价格上行时间都不能抱有太乐观预期。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