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猪企频定增:规模化拉长猪周期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23-12-12 13:44:28| 查看:
次
在规模猪企重资产扩张下,资本对猪周期削峰填谷,拉长猪周期。
在抛出了逾73亿元定增后,新希望股价收盘下跌了8.8%。当下本就处于猪周期底部,此次融资方案的推出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周期底部拉长的担忧。
距离上一轮猪周期已经过去近3年时间,猪价仍在底部徘徊,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没有多少下降,周期底部似乎比以往持续的时间更长久。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猪企全部亏损,即便是龙头也未能幸免。
本轮猪周期的显著特征是规模化猪企的崛起。由于有了大量资本参与,规模猪企相对散户养殖而言去产能变得困难。在周期底部,规模猪企能通过各种途径融资储备“余粮”,蚕食散户退出的市场,因此有了资本的“削峰填谷”,猪周期拉长了。
定增储粮
12月1日晚,新希望发布定增预案,公司计划募资73.5亿元。其中,36.46亿元用于猪场生物安全防控及数智化升级项目,15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22.04亿元偿还银行债务。
其中,猪场建设项目“相关备案、环评(如需)等事项尚未办理完毕”。收购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方面,包括10亿元收购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剩余9.26%股份,交易对方为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交通银行100%持有,2021年12月入股并于2022年3月完成,入股不到两年;计划5亿元收购的徐闻新好农牧有限公司18.32%股份由建设银行全资控股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2020年最后一天建行完成入股,接近3年后也要退出了。
在短期偿债压力下,新希望选择收购金融机构手中的少数股东股份。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新希望账面现金不到120亿元,而短期借款就超过了160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超过150亿元,两者合计逾310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新希望表示。
存在资金需求的并非新希望一家。新希望定增前10天,天邦食品也发布定增公告,计划募资27.2亿元用于数智化猪场升级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且天邦食品已经完成了对数智化猪场升级项目涉及的26个自有母猪场升级项目备案。
2023年三季度末,天邦食品的货币资金不到7亿元,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接近40亿元,资产负债率87.03%。在上市猪企中,货币资金能够覆盖短期借款的猪企屈指可数。
猪企资金普遍承压的原因在于猪周期底部在拉长。在规模猪企逐渐成长壮大后,产能退出变得愈发困难。在周期底部,规模猪企并没有主动选择去产能,而是筹集资金为企业过冬储备更多口粮。
拉长的周期
2021年年初,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还在36元/公斤上下,之后一路下行至9月底的10元/公斤左右。虽然在2022年二至三季度猪价也有过一波上涨,但只是反弹。进入2023年以后,外三元生猪价格基本在15元/公斤附近波动,长时间难以走出价格底部。
猪价低迷造成猪企纷纷陷入亏损,成本控制较好的牧原股份在日前接受调研时就表示,2023年1-9月,公司完全养殖成本平均为15元/公斤。新希望则表示,2023年一季度,公司完全成本平均为17.4元/公斤,11月份降到了15.6元/公斤左右。
价格低迷正是产能出清的机会,但各大猪企非但没有减少出栏而且还在增加。2022年新希望生猪出栏数达到1462万头,跻身全国第三。公司在定增公告后接受调研时表示,2023全年出栏大概在1700万头左右;生猪上游的能繁母猪方面,2023年年初公司表示有大约90万头,12月份调研中介绍当前存栏82万头。
2022年,牧原股份出栏生猪6120.1万头。2023年前10个月,公司已经销售生猪5188.9万头,公司计划全年出栏生猪6500万-7100万头。
从整个行业产量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5.37亿头,同比增长3.3%,而且逐季增加。产能上,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能繁母猪为4210万头,较2022年年底的4390万头降幅并不明显。
猪价跌破成本,规模猪企纷纷陷入亏损,但产能却迟迟难以退出,养猪行业正在告别过去“小公司、大市场”的特点,重金投入的规模猪企正在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从2017年的46.9%提升至2022年的65.1%。
相较于散户养殖,在周期底部,资金更为丰厚的规模化猪企有更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忍受暂时的亏损。规模化猪企甚至可以凭借丰富的融资渠道,可以在行业亏损时逆势扩张,散户或者中小猪企则逐步退出。在这个过程中,猪周期无形中被拉长了。
在规模猪企重金投入下,养猪已成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根据东兴证券的统计,18家A股上市猪企资本开支在2019年开始加速,之前两年都接近290亿元,2019年达到483亿元,2020年为1437亿元,达到峰值。之后的2021年和2022年降至974亿元和494亿元,即2022年已回落至2019年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18家猪企的资本开支合计为318亿元。
2019-2022年,18家A股上市猪企资本开支合计达到了3388亿元,将2023年前三季度计算在内,资本开支已经超过3700亿元。资本的密集涌入冲击了原有的养殖格局。2019年8家养猪企业合计出栏4500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还不到一成;2022年前10猪企合计出栏1.42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份额为20.28%,仅牧原股份一家就超过了6000万头,占比接近10%。
早在2023年年初,券商等机构就看好猪周期底部的布局机会,产能去化频频提及。一年时间过去,周期仍未启动,产能去化也未完成。那么,在行业现金流较为紧张的背景下,持续低迷的猪价会否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完成市场预期的产能去化呢?
磨底仍继续
国泰君安指出,受多地抛售、需求相对低迷影响,猪价持续低预期,但产能去化会持续加速;行业整体资产负债表继续恶化,去产能会比市场想象的更有韧性。
华创证券也指出,2023年以来行业产能去化趋势与猪价持续背离:上半年持续深度亏损,但能繁去化缓慢,远低于2021年亏损时产能去化速度;下半年旺季价格反弹,产能去化却有加速趋势。
从实际情况看,反复提及的产能去化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农业农村部多次强调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4100万头左右。10月能繁母猪为4210万头,超过政策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3年中制定的新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中,将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整为3900万头,比原先的4100万头的平衡线减少了200万头。彼时方案还是征求意见稿,最终政策等发布后才确定。
截至2023年10月,能繁母猪较2022年年底的4390万头减少了180万头,较政府目标仍有110万头的差距。即使降低至4100万头,能繁母猪减产直至影响生猪出栏,还有数月甚至近一年时间,能繁母猪对最终产能的影响需要的时间更长。
实际上,从2021年以来,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基本都在4200万头以上,要高于政府部门制定的合理目标。能繁母猪居高不下,养猪企业PSY即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又不断增长,产能去化谈何容易。
农业农村部表示,能繁母猪虽小有回调,但母猪生产效率提升明显和猪肉消费增长不及预期,生猪产能仍高于合理水平。
不仅如此,早在10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就已经明确指出,2023年4-9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5.9%,将在未来6个月内陆续出栏,预示着从现在开始的半年内猪肉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2024年春节后可能出现消费淡季与生猪出栏量增加“两碰头”,养猪亏损程度甚至可能重于2023年同期,农业农村部表示。
华创证券虽然看好去产能机会,但也指出,短期看供给在偏多的基础上仍在稳定增加,9月全国规模场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2.4%,这意味着11月前后市场供应将持续增加,旺季猪价恐难以大幅上涨。
同时2023年4-9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5.9%,处于近年来高位;且2024年上半年为消费淡季,华创证券认为2024年上半年行业亏损程度或大于2023年同期,猪价弱预期下产能或持续去化至2024年上半年。
“这次猪周期底部时间较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公司定增后的公开活动上如是表示。
【版权声明】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