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景旭凯没想到的是,这一轮下挫行情还远未到底。2014年开年,生猪价格一路下行,4月份跌至最低点,猪粮比价一度跌至5︰1以下。官方数据显示,纵观2014年,四川全省养猪户仅两周处于全国猪粮比6︰1以上的正常赢利水平,深度亏损期长达13周,约4个月在5.5︰1到5.6︰1之间波动。相比2013年,2014年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仍在持续稳步上升,大部分养殖户持续亏损,大量散养户弃养退出,不少养殖场也被迫关门。
虽然景旭凯尽可能压缩成本,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养殖场里,但仍然难以扭转深度亏损局面。去年一年,养殖场亏损达40余万元。
向“中小养殖户服务商”转型
景旭凯说,经过几年起起伏伏,他对养殖行业有了新认识,认为未来两种生猪养殖模式将是主流:一是大企业依靠规模优势进行全产业链运营;二是家庭农场不计人工成本,效率高,粪污也好处理。
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景旭凯团队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研发一套实用的生猪养殖体系,为中小养猪场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品开发。“养殖场会继续下去,但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提供试验场。”景旭凯表示。
景旭凯说,几年下来,自己对中小养猪场的需求有切身感受,而这正是大企业所欠缺的。“以保健品为例,大企业主要针对饲料企业销售,一旦添加保健品,饲料价格便会上涨,养殖户看不到效果往往不愿意掏钱买贵的。”景旭凯说,如果能开发一些价格便宜并确实有效的保健品,直接向中小养殖户出售,必定有市场。
现在,景旭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母猪繁育能力培养上。“我们一头母猪一般每年可产仔猪10多头,而在加拿大等国家,这一数字在30头以上。如果能想办法把这一差距缩小,单位成本将极大降低。”景旭凯表示,对猪场来说,市场价格波动不能控制,但只要不断提高猪场的生产成绩,才可能一直坚守,而这正是他要帮助猪场做的。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还是未知数,但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万一成功了呢!”6年后,这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再次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