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调整,存栏量减少,上市的猪肉自然会减少许多。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4000个监测点的生猪存栏量比2月减少3.9%,比2014年同期减少10.1%;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比2月减少1.9%,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5%。
除了基本面的供需关系,一次意外事件也加速了猪价反弹的进程。3月18日,央视报道山东临沂金锣集团在德州临邑的厂区收购疑似患病的生猪,其《检验合格证明》与显示的开具单位所提供的检疫证明存根存在出入,业界称之为“康复猪事件”。
姬光欣表示,受此影响,全国的屠宰企业近期在收购生猪时都很小心,遇到疑似患病的猪都不敢收,提高了质量要求。这样一来,本已缩减的供给更显紧张,直接导致猪价提前上涨。
“‘康复猪事件’是一个催化剂。”姬光欣表示,“原本我们预计猪肉价格要到清明节才会出现反弹。”
“微利时代”
在生意社生猪产品分析师李文旭看来,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导致目前国内适重出栏生猪大幅降低,生猪市场供应趋紧。同时,养殖户压栏惜售心理强烈,养殖成本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再起,种种因素都支撑国内生猪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不过,养殖企业并没有这么乐观。赵万全说,现在还很难确定猪价会不会继续涨下去。按照行业规律,每年的3-9月都是淡季,可能要到10月中秋节和国庆节“双节”来临,猪肉消费需求上来,猪肉价格才可能持续上涨。
姬光欣分析说,由于存栏量下降、能繁母猪减少,2015年猪肉供应整体来讲比较紧张,这将支撑猪肉价格比2014年提高一些,但总体来看基本平稳。
主要原因还是需求不旺。从总体上看,中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区间,前几次猪肉价格暴涨都发生在GDP呈十位数以上增长的时期。另外,新一届政府上台以后大力反腐,“三公”消费急剧下降,机关集中采购猪肉量下降,酒店采购量也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