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谣言反复出现怎么看?
专家认为网民自我保护心理对谣言传播推波助澜,建议建立权威的谣言警示平台
在网络搜索关键词“广西 猪肉钩虫”,记者发现2013年11月就有此类谣言出现,不少媒体也曾进行辟谣。然而今年6、7月,这一谣言又出现在广西、江苏、辽宁、四川等地,除了涉及地点变化外,其内容、“水煮不烂”“油炸不熟”等字眼和图片结构都跟去年如出一辙。今年9月,当谣言的地点信息又加上贵州后,直接导致贵州临近广西地区出现禽肉市场波动。
谣言出现后,不少涉及地区会采取对猪肉抽查检测、发布消息辟谣等措施。比如,广西永福县水产畜牧局进行了检测,防城港市食品安全办今年下半年已组织开展联合检查行动2次、澄清6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560家次,均未发现“猪肉有虫”现象;辽宁辽阳政府网站专门发布通告辟谣;广西河池、河北保定则进行了科普……
谣言反复出现,带来社会恐慌;各地分别辟谣,又增加了回应成本。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潘运认为,网民自我保护的心理易使其不自觉地参与到谣言的传播中,建议网民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应先多几个反问。
贵州省青年法学会会长孙光权表示,应尽快完善谣言社会影响的评估体系、建立权威的谣言警示平台、多部门协调打击造谣行为。
(原标题:“猪肉有虫”谣言为何反复出现(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