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亮调侃自己说,我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可是“谁让养猪又开始赚钱了呢,说不定用个一年半载,又会把之前赔的钱全都赚回来了”。
据信息显示,就全国情况看,生猪收购价在今年6月底见底回升,然后一直呈现上涨趋势。根据搜猪网数据,生猪均价已自7月上旬持续上涨了5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突破每公斤14元大关,即将结束7个月的亏损挺进盈利区间。其中,瘦肉型生猪均价已接近1月初价格,将创年内新高。而进入8月,生猪价格回涨势头仍未有变。
与刘运亮有着相同经历的养殖散户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生猪行情就是一场梦魇,迫使他们不得不“杀猪”离场,而如今看来似乎更像是“回暖”黎明前的黑暗。
事实上,不仅河南如此,全国也是一样。据记者随机采访的养猪合作社回馈信息显示,与三四月份养猪户大面积撂荒猪圈相比,进入八月份以来,生猪散户的补栏率大幅度提升。
第7个猪周期来袭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全国生猪市场连续4周上涨,且前两周保持3%左右的周涨幅,近两周保持2%的周涨幅。4周内,全国猪价从12.2元/公斤涨至13.67元/公斤,累计上涨12.05%。其中瘦肉型猪价从12.6元/公斤涨至14.4元/公斤,一个月累计上涨了14.3%。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这1个月的上涨,生猪市场也顺利地从底部深度亏损区域迈向盈亏平衡线,长达7个月的黑色寒冬期宣告结束。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的观点几乎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本轮生猪价格的底部已然确定,目前所形成的生猪价格底部将是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的底部,也即今年的底部将是新一轮生猪周期的开始,自此生猪价格将进入一个中枢上行的趋势,生猪养殖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好转。
自1993年开启了第一个“猪周期”算起,至今已经经历了六个“猪周期”。所谓“猪周期”,就是一个完整的上涨和下跌过程,一般两个谷底夹一个谷峰,从开始到高峰,再到结束。
所谓猪周期,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同时也是一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这背后主要因素是,中国的生猪散养比例占了80%,绝大多数的散养户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理性对待猪价跌涨,盲目追涨惜售、恐跌滥杀,且没有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旦市场大幅波动下跌,猪农们都叫苦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