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演哑剧——“进口大亨”无定价权?
来源:中国养猪网 2013-09-24 09:46:34| 查看:次中国养猪网讯:
中国早已是世界上大豆第一进口大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超过60%的大豆国际贸易与中国有关,2012年中国进口5838万吨大豆,总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177.42亿元,但是“最大”和“最强”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长期缺乏定价话语权处于被动地位是国人难以言语的痛。那么国产大豆能不能有用话语权?国产大豆要“说话”未来要走的路还有多长?成为最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大豆进口情况
为何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单纯从人口的数量来分析就能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但是最大的消费国和最大的进口国似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为我们有很大的一部分空间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经常会有这样的矛盾,从市场需求的实际出发分析可以看出,国产大豆供不应求,但是国产大豆却卖不出去只能依靠国储收购,对比之下进口大豆数量却不断增加,那么何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国产和进口大豆为何冰火两重天?国产大豆难道真的就无力可施?
这和大豆在进口方面的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大豆市场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农产品市场,3%的低关税、不设过渡期、没有进口数量限制,导致产量高、价格低的进口大豆快速占据中国市场。
为何中国大豆没有定价权?
在商品为王的情况下,谁拥有物资商品,谁就掌控着最终定价权。而当前,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过高的对外依存度导致国内大豆产业链从原料开始便受制于外资,听从其战略部署没有了主动权失去了话语权。这其中美国又占据主要位置,相当于我们中国自己把大豆定价权拱手让给了美国,中国自己怎么可能拥有定价权呢?
失去这一话语权的初始应该在十几年前,在资本经营全球化的形势下,资产和物资整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非良性的战略策划让我们在十几年前就打了在大豆行业一次败仗。
2003美国豆价大涨中国企业纷纷大量进口,2004年豆价大降,使得2003年大量高价采购进口大豆的沿海企业亏损严重,多数企业被迫出售资产或股份,外资乘机参股或收购,中国大豆产业链条从加工环节断裂。此时,以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业大举进入中国。通过原料进口贸易、直接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资金参股来控制国内大豆产业。有媒体报道称,4家跨国公司不仅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而且在全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有64家参股控股,占比达66%.
试问这样的比例中国大豆拥有话语权的机会有多大?加之我国东北大豆产量的全面萎缩和失去市场竞争力让国产大豆受尽了屈辱。
美国伎俩常出牵制国际豆价,中国只能是“弱国无外交”
今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的扮演者,而美国一直是这场戏的另一个主角。但是多年中美在大豆进出口方面的合作并不是平等的,美方一直在使用各种手段是自己处于优势导演着这场国际大戏。
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20多年来的低点。刺激大豆价格疯涨。导致中国压榨企业纷纷加大采购力度。但随后2004年4月开始,国际大豆价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国内大豆加工行业全面亏损。面对如此价差,只能无奈违约。
如出一辙,2012年4月,美国农业部再次以“农民将转而种植利润更高的玉米”为由,预测2012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下降1.4%,成为过去5年以来最低水平。大豆价格快速上涨,半年时间内,国际大豆价格演绎了一轮从暴涨到暴跌的轮回,使国内企业不得不“违约”。
然而实质上,全球范围内大豆种植量并未减少,大豆产量呈现的则是逐年增加的趋势。
美国上演的这两出“好戏”实实在在的给中国的大豆企业和商家打来了致命的打击,中国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只能违约,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这一形式就好像是清末民国时期时的“弱国无外交”一样体现——“依赖者无话语权”。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