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辉表示,猪肉涨价、猪场减产,这是一个奇怪现象。只能说明成本太高,虽然猪肉也在涨价,但仍然无法弥补饲料方面高企的成本,所以猪场才会纷纷减少存栏、卖掉小猪。
规模养猪场因为前期投入巨大无法撤资,只能通过削减存栏等办法咬牙坚持,而小规模的养猪户早已“用脚投票”。近两年,“猪周期”越来越频繁,每一次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洗牌,很多小规模养猪户都已经关门不干了。以北京天祥牧业有限公司所在的通州区草场村为例,3年前还有13家农户与吕志祥合作养猪,如今则已经全部改行。
消费不旺
猪肉价格为什么上不去?在冯永辉看来,主要原因还在于需求疲软。猪肉总体来讲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上游的成本增长无法向下游转移,而屠宰场又掌握着猪肉的定价权,只看市场需求,不会考虑养猪场的成本。
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屠宰企业之一。副厂长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猪肉需求量长期处于低位,各家屠宰场冷库里都堆满了冻猪肉,卖不出去。现在猪肉的销售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他们每出售一吨猪肉,就要赔2000-3000元。对此,屠宰场只能逐步降低库存,减少屠宰量。
西南证券[8.25 -0.84% 股吧 研报]首席研究员张仕元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规律:猪肉价格与房地产行业的热度息息相关,房地产火爆的时候,猪肉就涨价;反过来,房地产萧条之时,猪肉价格也随之走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房地产的主要从业者——农民工,恰好也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房地产景气,农民工进城,猪肉生产减少,消费增多,价格便随之走高;反之亦然。
不光是猪肉,冯永辉告诉记者,他们监测的其他消费品,如食用油、服装等,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需求低迷情况。据统计,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0.21%,再次出现负增长。7月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5.98%,其中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7.04%,比上年同期放缓了14.72%。
关于未来,冯永辉表示,明年的情况仍不看好。这主要是由需求决定,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仍没有好转的迹象,消费不旺,购买力不足。除非养猪行业发生大的疫情,造成生猪大量减产,供需平衡被打破,否则明年的猪肉价格预期更加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