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发现,肉价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高价,但监管中也出现“逆调节”现象,加剧了市场波动。目前,肉价调控有个特点,即政府总是在高价时介入,发放养殖和防疫补贴,扶持生产,其结果必然是肉价下跌。而到肉价跌回低谷时,一些地方又不管不问,必然导致供应减少,价格回升。这种“逆调节”的做法,对短期内平抑猪肉价格有作用,但加剧了价格波动,陷入“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的监管怪圈。
陶小华认为,面对新一轮肉价波动,逢俏不赶,逢滞不丢,才是尊重市场规律的科学调控。破解“猪周期”,关键在于促进产业升级,扶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产业联盟:推进生猪产业化
去年5月,宏光畜牧、春惠农牧、田关种猪场、恒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场农垦人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潜江共同亮出一个招牌:宏光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由量的扩张为主向质量并举、由分散养殖为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由销售活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的“三个转变”,最终形成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生产技术体系、猪肉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猪肉生产全程跟踪与质量溯源网络公共平台以及生猪产业经济与政策咨询平台。
联盟现有生产母猪1万头,年出栏生猪近16万头,目前承担着1个省级课题和2个市级课题的研究。“说穿了,此举就是要形成船大抗风浪的格局。”潜江市生猪协会会长、春惠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士春说,“不是说养猪的不如杀猪的吗?我们成立的宏光联盟就是不信这个邪。”
后湖农场的宋继善是个“杀猪佬”,1996年租赁一家倒闭的养猪场改行做猪老板。如今,他已拥有5个万头猪场。他们结成的产业联盟跻身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行列,无疑是潜江养猪业的“航母”。“2007年我花80多万买宝马,是湖北第一个坐宝马的猪老板。”宋继善毫不掩饰他的得意。
在生猪市场起伏中,他凭着过硬的生产管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良种猪的繁育和销售中站稳脚跟,影响力遍及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地。
在后湖农场关庙分场,记者看到他投资近1亿元、占地面积365亩的15万头仔猪繁育基地,按照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净污分离的原则,根据养殖示范场的建设要求,进行现代化工艺设计。负压通风换气、粪水机械排除、尿水自动风干,所有设施设备都采用国内最先进、最实用、最节能的材料。眼下,他正在安装产仔舍内的产床和清粪机等设施设备。“在仔猪市场行情疲软的情况下,基地进行自繁自养,完全可以规避市场风险。”宋继善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