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重点流行区。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河北、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个省(区、市),重点加强狂犬病防治。对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7个省,重点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对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加强包虫病防治。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高风险区。边境地区、野生动物迁徙区以及海港空港所在地,加强外来动物疫病防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东北部边境地区,重点防范非洲猪瘟、口蹄疫和H7亚型禽流感。新疆边境地区,重点防范非洲猪瘟和口蹄疫。西藏边境地区,重点防范小反刍兽疫和H7亚型禽流感。广西、云南边境地区,重点防范口蹄疫等疫病。
动物疫病防治优势区。在海南岛、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自然屏障好、畜牧业比较发达、防疫基础条件好的区域或相邻区域,建设无疫区。在大城市周边地区、标准化养殖大县(市)等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程度较高,防疫基础好的地区,重点推进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五大任务措施明确
高鸿宾说,综合评估经济影响、公共卫生影响、疫病传播能力,以及防疫技术、经济和社会可行性等各方面因素,《规划》确定了16种优先防治的国内动物疫病,主要是严重危害家畜家禽生产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动物疫病,包括一类动物疫病5种,二类动物疫病11种。其中,经济危害比较严重、政治影响较大的重大动物疫病有: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公共卫生意义重大的人畜共患病有:布鲁氏菌病、奶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已经基本具备消灭条件的疫病有:马鼻疽、马传染性贫血。对种畜禽影响严重的垂直传播性疫病有沙门氏菌病、禽白血病、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同时,在综合评估传入风险的基础上,确定了疯牛病和非洲猪瘟等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
《规划》明确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一是控制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5种重大动物疫病。二是控制布鲁氏菌病等5种主要人畜共患病。三是消灭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四是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五是防范牛海绵状脑病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每一项任务,都明确了关键防治措施,提出了阶段性和区域性指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
对于优先防治的动物疫病,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口蹄疫(A型、亚洲I型、O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6个动物疫病单项计划。出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奶牛结核病、种禽场疫病净化、种猪场疫病净化6个指导意见。也就是说,中央财政优先支持实施国家单项病计划。各地要根据当地卫生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和实施本辖区的动物疫病防治计划。《规划》给各地留出充分空间,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全面系统推进动物疫病防治工作。